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八字成語 - 十個成語中的名人故事

十個成語中的名人故事

聞雞起舞(祖逖) 草木皆兵(苻堅) 圖窮匕見(荊軻)

鴻雁傳書(張騫) 熟能生巧(陳堯咨)莫須有(嶽飛)

毛遂自薦(毛遂) 雞鳴狗盜(孟嘗君) 狡兔三窟(孟嘗君)

濫竽充數(南郭先生)

三顧茅廬(劉備) 負荊請罪(廉頗) 精忠報國(嶽飛(

完璧歸趙(藺相如) 四面楚歌(項羽) 望梅止渴(曹操)

鐵杵磨針(李白) 舍本逐末(趙威後) 響遏行雲(薛潭、秦青)

程門立雪(程頤) 手不釋卷(呂蒙) 水滴石穿(枚乘)

入木三分(王羲之) 胸有成竹(文與可) 指鹿為馬(趙高)

臥薪嘗膽(勾踐) 煮豆燃萁(曹植) 高山流水(余伯牙、鐘子期)

巧用天時(諸葛亮) 紙上談兵(趙括) 圍魏救趙(孫臏)

時間有限,就寫這麽多了

參考資料:

俺是6年級的,語文老師出題來復習

回答者: 琉璃水晶珊 - 助理 二級 5-11 19:21

懸梁刺股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壹人不停地讀書。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壹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發很長。他就找壹根繩子,壹頭牢牢的綁在房梁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壹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

這就時孫敬懸梁的故事。

戰國時期,有壹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也想出了壹個方法,準備壹把錐子,壹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壹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

鑿壁偷光

西漢時有壹個大學問家名叫匡衡。他小時候就非常喜歡讀書,可是家裏很窮,買不起蠟燭,壹到晚上就沒有辦法看書,他常為此事發愁。這天晚上,匡衡無意中發現自家的墻壁似乎有壹些亮光,他起床壹看,原來是墻壁裂了縫,鄰居家的燭火從裂縫處透了過來。匡衡看後,立刻想出了壹個辦法。他找來壹把鑿子,將墻壁裂縫處鑿出壹個小孔。立刻,壹道燭光射了過來,匡衡就著這道燭光,認真地看起書來。以後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著墻壁,借著鄰居的燭光讀書。由於他從小勤奮好學,後來匡衡成了壹名知識淵博的經學家。

囊螢映雪

“囊螢映雪”這則成語的囊螢是晉代車胤家貧,沒錢買燈油,而又想晚上讀書,便在夏天晚上抓壹把螢火蟲來當燈讀書;映雪是晉代孫康冬天夜裏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書。後用“囊螢映雪”比喻家境貧苦,刻苦讀書。 “這個成語來源於《晉書.車胤(yin)傳》,胤......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孫康家貧,常映雪讀書。 “晉代時,車胤從小好學不倦,但因家境貧困,父親無法為他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為了維持溫飽,沒有多余的錢買燈油供他晚上讀書。為此,他只能利用這個時間背誦詩文。 “夏天的壹個晚上,他正在院子裏背壹篇文章,忽然見許多螢火蟲在低空中飛舞。壹閃壹閃的光點,在黑暗中顯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許多螢火蟲集中在壹起,不就成為壹盞燈了嗎:於是,他去找了壹只白絹口袋,隨即抓了幾十只螢火蟲放在裏面,再紮住袋口,把它吊起來。雖然不怎麽明亮,但可勉強用來看書了。從此,只要有螢火蟲,他就去抓壹把來當作燈用。由於他勤學苦練,後來終於做了職位很高的官。 “同朝代的孫康情況也是如此。由於沒錢買燈油,晚上不能看書,只能早早睡覺。他覺得讓時間這樣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壹天半夜,他從睡夢中醒來,把頭側向窗戶時,發現窗縫裏透進壹絲光亮。原來,那是大雪映出來的,可以利用它來看書。於是他倦意頓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書籍,來到屋外。寬闊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裏要亮多了。孫康不顧寒冷,立即看起書來,手腳凍僵了,就起身跑壹跑,同時搓搓手指。此後,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過這個好機會,孜孜不倦地讀書。這種苦學的精神,促使他的學識突飛猛進,成為飽學之士。後來,他也當了高官。

劉綺燃荻讀書。梁代時彭城人劉綺,“早孤家貧,燈燭難辦,常買荻折之,燃荻為燈”,發奮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