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生氣的四字成語有怒發沖冠、怒不可遏、怒火中燒、惱羞成怒等。
怒發沖冠(拼音:nùfàchōngguān)是壹則來源於文人作品的成語,成語最早出自於戰國·莊子等《莊子·盜跖》。“怒發沖冠”的原義是憤怒得頭發直豎,頂著帽子,形容極端憤怒,句子中可充當謂語、賓語、定語、補語。
“和氏璧”因藺相如怒發沖冠而完整地回到了趙國,人的精神狀態對於人的形體有很大的控制支配作用。頭發豎起來,在平常狀態下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而當壹個人極度憤怒的時候,卻可能發生。如此的情形還有很多,三國時期嵇康的《養生論》講到,壹個人服藥想要發汗,有時候都做不到,但是慚愧之心壹起,則不免大汗淋漓。
和氏璧介紹
和氏璧,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美玉,又稱和氏之璧、荊玉、荊虹、荊璧、和璧、和璞,為天下奇寶。和氏璧剛挖出來時的名稱叫“瑋”,此後將沒有經過加工的美玉的原石稱作“瑋”。
與和氏璧有關的著名典故“完璧歸趙”講述了戰國時期趙國名相藺相如幫助國家奪回和氏璧,完整地送回邯鄲的故事。由於和氏璧已經失傳,真正的和氏璧究竟如何模樣,已經無法得知,只能通過有限的文字記載(包括文學創作)中的描述加以想象。但是,從秦始皇用和氏璧造禦璽的故事來看,和氏璧與出土的常規文物相比,至少在外形來看,應有明顯的不同。
經初步推算,和氏璧的厚度至少為10厘米,其並非古人儒家學者佩戴的環形佩玉。甚至,很可能和氏璧僅僅是壹個經過簡單粗加工的璞玉。同時,由於相傳和氏璧被秦始皇制作成了傳國玉璽,而隨著朝代的更叠,該玉璽又相傳在後唐失傳,和氏璧原有樣式究竟如何,基本上已經無法得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