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成語惻隱之心的出處回答如下:
1、《孟子·告子上》:“惻隱之心,人皆有之。”
2、《孟子.公孫醜上》:“惻隱之心,仁之端也。”
1、近義詞與反義詞:
1)近義詞:
悲天憫人:哀嘆時世艱辛,憐惜人民疾苦。天:天命;憫:哀憐壹腔悲天憫人的熱情。
2)反義詞:
鐵石心腸:比喻秉性剛毅,不為感情所動。
落井下石:見人掉入陷井,不去求援,反而扔下石頭加害。比喻乘人之危予以陷害。
2、釋義
惻隱之心是褒義成語,可作賓語;形容對人寄予同情,見到遭受災禍或不幸的人產生同情之心。
3、成語寓意
有些人總是看到周遭的“邪惡”,而看不到人們內心的善良。所以也對他人“邪惡”,收起自己的惻隱之心。其實,每個人都是善良的,每個人都有惻隱之心。對於那些不幸者,人們會揣著自己的善良去同情他們;對於那些弱者,人們會對他們有惻隱之心,伸出手去幫助他們。
這樣,才是找到了自己內心的善良,才是看到了他人內心深處的善良。成語告訴人們,不要因為任何事情去改變自己內心的善良,善良的人總會得到別人善良的回報。
4、惻隱之心的例句:
1)但惻隱之心,人皆有之,寧鞏看在眼裏,不免感嘆豆萁相煎,電傳安哥拉,告訴洛蒂已被解雇的消息。
2)徐仲佳指出,常人的“怵惕惻隱之心”可以使人偶為壹善,而像李昌女這樣的善始善終卻是壹種自覺的行為。
3)無欲無求,先發大慈大悲惻隱之心,誓願普救生靈之苦。
4)在候車室裏,壹位貧病交加的老婦人,引起了人們的惻隱之心,大家不約而同地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