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八字成語 - 和視有關的成語

和視有關的成語

側目而視cè mù ér shì

出處:《史記·汲鄭列傳》:“今天下重足而立,側目而視矣。”

意思:側:斜著。斜著眼睛看人。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憤恨。

長生久視cháng shēng jiǔ shì

出處:《老子》五十九章:“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祗,長生久視之道。”

意思:久視:不老,耳目不衰。形容長壽。

重足而立,側目而視chóng zú ér lì,cè mù ér shì

出處:《史記·汲鄭列傳》:“今天下重足而立,側目而視矣。”

意思:重足:雙腳並攏;側目:斜著眼睛。形容畏懼而憤恨的樣子。

等閑視之děng xián shì zhī

出處:

意思:等閑:尋常,壹般。把它看成平常的事,不預重視。

耳視目聽ěr shì mù tīng

出處:《列子·仲尼》:“老聃之弟子有亢倉子者,得聃之道,能以耳視而目聽。”

意思:用耳朵看,用眼睛聽。三代道家荒唐地認為視聽由精神主宰,可以不受器官限制。

高視闊步gāo shì kuò bù

出處:《隋書·盧思道傳》:“俄而抵掌揚眉,高視闊步。”

意思:眼睛向上看,邁大步走路。形容氣慨不凡或態度傲慢。

虎視眈眈hǔ shì dān dān

出處:《周易·頤》:“虎視耽耽,其欲逐逐。”

意思:眈眈:註視的樣子。象老虎那樣兇狠地盯著。形容心懷不善,伺機攫取。

混淆視聽hùn xiáo shì tīng

出處:

意思:混淆:混雜。用假象或謊言讓旁人分辨不清是非。

井中視星jǐng zhōng shì xīng

出處:《屍子·廣釋》:“因井中視星,所見不過數星。”

意思:從井裏看天上的星星。比喻眼光短淺,見識狹隘。

狼貪虎視láng tān hǔ shì

出處:

意思:象狼壹樣貪婪,象老虎壹樣睜大眼睛盯著。比喻野心很大。

龍驤虎視lóng xiāng hǔ shì

出處:《三國誌·蜀書·諸葛亮傳》:“亮之素誌,進欲龍驤虎視,苞括四海。”

意思:象龍馬高昂著頭,象老虎註視著獵物。形容人的氣慨威武。也比喻雄才大略。

迷惑視聽mí huò shì tīng

出處:

意思:使人耳目迷亂。比喻以錯誤的言論欺騙社會,毒害群眾。

眄視指使miǎn shǐ zhǐ shǐ

出處:《戰國策·燕策壹》:“馮幾據杖,眄視指使,則廝役之人至矣。”

意思:形容驕傲的神態。

目不邪視mù bù xié shì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壹回:“婦人請竺同載。竺上車端坐,目不邪視。”

意思:邪:通“斜”。眼睛不偷看旁邊。比喻為人行止端方。

目食耳視mù shí ěr shì

出處:宋·司馬光《迂書·官失》:“世之人不以耳視而目食者,鮮矣。”

意思:用眼睛吃,用耳朵看。比喻顛倒錯亂。

內視反聽nèi shì fǎn tīng

出處:《史記·商君列傳》:“反聽之謂聰,內視之謂明,自勝之謂強。”《後漢書·王允傳》:“夫內視反聽,則忠臣竭誠;寬賢務能,則義士厲節。”

意思:內視:向內看;反聽:聽外面的。指既能反省自己的言行,也能聽取別人的意見。

怒目而視nù mù ér shì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回:“李儒見丁原背後壹人,生得器宇軒昂,威風凜凜,手執方天畫戟,怒目而視。”

意思:睜圓了眼睛瞪視著。形容正要大發脾氣的神情。

禽息鳥視qín xī niǎo shì

出處:《三國誌·魏書·陳思王植傳》:“虛荷上位而忝重祿,禽息鳥視,終於白首。此徒圈牢之養物,非臣之所誌也。”

意思:比喻生活優裕而對社會不能做壹點有益的事。

輕視傲物qīng shì ào wù

出處:明·屠隆《彩毫記·宮禁生讒》:“此人自恃文才,輕世傲物。”

意思:輕:輕慢;世:世人;傲:傲慢;物:人,公眾。對世俗之事壹概不放在眼裏。

人己壹視rén jǐ yī shì

出處: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二:“此正無意於我,人己壹視之道,實賢人君子之盛德。”

意思:待別人象待自己壹樣。比喻待人沒有私心。

十目所視,十手所指shí mù suǒ shì,shí shǒu suǒ zhǐ

出處:《禮記·大學》:“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

意思:指個人的言論行動總是在群眾的監督之下,不允許做壞事,做了也不可能隱瞞。

視丹如綠shì dān rú lǜ

出處:三國魏·郭遐叔《贈嵇叔夜》詩:“心之憂矣,視丹如綠。”

意思:丹:紅。把紅的看成綠的。形容因過分憂愁而目視昏花。

視而不見shì ér bù jiàn

出處:《禮記·大學》:“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

意思:指不註意,不重視,睜著眼卻沒看見。也指不理睬,看見了當作沒看見。

視民如傷shì mín rú shāng

出處:《左傳·哀公元年》:“臣聞國之興也,視民如傷,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為土芥,是其禍也。”

意思:把百姓當作有傷病的人壹樣照顧。舊時形容在位者關懷人民。

視如敝屣shì rú bì xǐ

出處:《孟子·盡心上》:“舜視棄天下猶棄敝屣也。”

意思:敝屣:破鞋子。象破爛鞋子壹樣看待。比喻非常輕視。

視如草芥shì rú cǎo jiè

出處:《孟子·離婁下》:“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意思:芥:小草。看作象泥土,小草壹般輕賤。比喻極端輕視。

視如寇仇shì rú kòu chóu

出處:《孟子·離婁下》:“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意思:寇仇:仇敵。看得象仇人壹樣。

視如土芥shì rú tǔ jiè

出處:《孟子·離婁下》:“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意思:芥:小草。看作象泥土,小草壹般輕賤。比喻不放在眼裏。

視若無睹shì ruò wú dǔ

出處:唐·韓愈《應科目時與人書》:“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視之若無睹也。”

意思:睹:看見。雖然看見了,卻象沒有看見壹樣。指對眼前事物莫不關心。

視死如歸shì sǐ rú guī

出處:《韓非子·外儲說左下》:“三軍既成陣,使士視死如歸,臣不如公子成父。”《呂氏春秋·勿躬》:“三軍之士,視死如歸。”

意思:把死看得象回家壹樣平常。形容不怕犧牲生命。

視同兒戲shì tóng ér xì

出處:《史記·絳侯周勃世家》:“曩者霸上、棘門軍,若兒戲耳,其將固可襲而虜也。”

意思:把事情當成小孩兒玩耍壹樣來對待。比喻不當壹回事,極不重視。

視同路人shì tóng lù rén

出處:

意思:路人:過路人,指素不相識的人。看做路上遇到的陌生人。指與親人或熟人非常疏遠。

視為畏途shì wéi wèi tú

出處:《莊子·達生》:“夫畏塗者,十殺壹人,則父子兄弟相戒也。”

意思:畏途:可怕的道路。看成可怕的、危險的道路。也比喻看成困難的、可怕的事情。

視為知己shì wéi zhī jǐ

出處:

意思:看成好朋友。

收視反聽shōu shì fǎn tīng

出處:晉·陸機《文賦》:“其始也,皆收視反聽,耽思傍訊。”

意思:不視不聽。指不為外物所驚擾。

熟視無睹shú shì wú dǔ

出處:晉·劉伶《酒德頌》:“靜聽不聞雷霆之聲,熟視不睹泰山之形。”唐·韓愈《應科目時與人書》:“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視之若無睹也。”

意思:熟視:經常看到,看慣;無睹:沒有看見。看慣了就象沒看見壹樣。也指看到某種現象,但不關心,只當沒有看見。

問安視膳wèn ān shì shàn

出處:《禮記·文王世子》:“文王之為世子,朝於王季日三。雞初鳴而衣服,至於寢門外,問內豎之禦者曰:‘今日安否何如?’……食上,必在視寒暖之節,食下,問所膳。”

意思:每日必問安,每餐必在左。指古代諸侯、王室子弟侍奉父母的孝禮。

相視而笑,莫逆於心xiāng shì ér xiào,mò nì yú xīn

出處:《莊子·大宗師》:“子祀、子輿、子犁、子來四人相與語曰:‘孰能以無為首,以生為脊,以死為尻,孰知生死存亡之壹體者,吾與之友矣。’四人相視而笑,莫逆於心,遂相與為友。”

意思:莫逆:彼此情投意合,非常相好。形容彼此間友誼深厚,無所違逆於心。

相視莫逆xiāng shì mò nì

出處:《莊子·大宗師》:“子祀、子輿、子犁、子來四人相與語曰:‘孰能以無為首,以生為脊,以死為尻,孰知生死存亡之壹體者,吾與之友矣。’四人相視而笑,莫逆於心,遂相與為友。”

意思:莫逆:彼此情投意合,非常相好。 形容彼此間友誼深厚,無所違逆於心。

煙視媚行yān shì mèi xíng

出處:《呂氏春秋·不屈》:“人有新取婦者,婦至,宜安矜,煙視媚行。”

意思:煙視:微視;媚行:慢行。形容害羞不自然的樣子。

壹瞑不視yī míng bù shì

出處:《戰國策·楚策壹》:“有斷頭絕腹,壹瞑而萬世不視,不知所益,以憂社稷者。”

意思:瞑:閉眼。閉上眼睛,不再睜開。指死亡。也指逃避現實。也可形容不怕犧牲。

壹視同仁yī shì tóng rén

出處:唐·韓愈《原人》:“是故聖人壹視同仁,篤近而舉遠。”

意思:原指聖人對百姓壹樣看待,同施仁愛。後多表示對人同樣看待,不分厚薄。

鷹瞵鶚視yīng lín è shì

出處:晉·左思《吳都賦》:“狂 獷獪,鷹瞵鶚視。”

意思:鷹、鶚:兩種猛禽;瞵:眼光閃閃地看。形容用兇狠的目光盯視著。

鷹視狼步yīng shì láng bù

出處:漢·趙曄《吳越春秋·勾踐伐吳外傳》:“夫越王為人,長頸鳥喙,鷹視狼步,可以***患難,而不可***處樂,可與履危,不可與安。”

意思:象鷹那樣看東西,象狼那樣走路。形容為人陰險狠毒。

鷹揚虎視yīng yáng hǔ shì

出處:《詩經·大雅·大明》:“維師尚父,時維鷹揚。”《周易·頤》:“虎視耽耽,其欲逐逐。”三國魏·應璩《與侍郎曹長思書》:“王肅以宿德顯授,何曾以後進見拔,皆鷹揚虎視,有萬裏之望。”

意思:象鷹那樣飛翔,如虎壹般雄視。形容十分威武。

自視甚高zì shì shèn gāo

出處:

意思:把自己看得很高(多指身分,學識等)。

坐視不救zuò shī bù jiù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壹百十七回:“即蜀中危急,孤豈可坐視不救。”

意思:坐視:坐著看。見別人遇到困難或危險,坐在壹旁看著不去援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