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八字成語 - 宋詞中的成語18丨蘇軾之“悲歡離合”:哥倆好,那是真的好(下)

宋詞中的成語18丨蘇軾之“悲歡離合”:哥倆好,那是真的好(下)

兄弟不見面,詩詞說思念。在潁州移知揚州的途中,蘇軾又開始想蘇轍了:

元祐七年(1092年)八月,蘇軾再次由揚州被召回京擔任兵部尚書,路上,他在寫給蘇轍的詩中說:

人在官場,身不由人。到京後的蘇軾很快升為禮部尚書,次年九月,高太後去世,哲宗親政。

哲宗壹上臺,立即開始啟用新黨,蘇軾當月就被調往定州。走的那天,下雨了,蘇轍在東府為蘇軾擺酒餞行,蘇軾以詩相贈:

年近花甲的蘇軾又要和兄弟分開了。

到定州剛過半年,紹聖元年(1094年)四月,蘇軾被貶為知英州軍事(今廣東英德)的文書就下來了。而在不久前,蘇轍也已被貶為汝州知州。

蘇軾在南下英州的途中,與前往汝州赴任的蘇轍匆匆會面,然後各奔貶所。

蘇軾走到半路,又接到被貶往惠州的調令,職務由知州降為建昌軍司馬,而在同日,蘇轍也被貶為袁州(今江西宜春)知州。

翻山越嶺,走了五六個月,蘇軾終於到了惠州。

沒有房子住,先寄居合江樓,十幾天後,又搬到嘉祐寺。

那年的春節,蘇軾是在寺廟裏過的。到了上元節,蘇軾想到前年和去年,都是興致勃勃地過完這個佳節,而今年卻要在這個遙遠的寺廟裏品嘗孤獨滋味,在淒冷的環境中,他寫下了《上元夜》壹詩:

但蘇軾畢竟是蘇軾,他懂得隨遇而安,他會及時調整自己心態,苦中作樂,人也就能活出味道來了。

在寓居之處種蔬菜、種藥材啊,到山頂的“松風亭”裏看風景啊,在寺廟後面觀梅花啊,都是賞心悅目之事。

還可以用當地的水果,自釀出“羅浮春”這樣的甜美果酒,和友好的本地官民舉杯***飲,妳好我好大家好。

吃著荔枝的蘇軾不想走了,他還在白鶴峰上建了壹處新居,取名“白鶴居”。

兒子蘇邁有了懷仁縣令的職務,弟弟蘇轍又添了壹個孫子,蘇軾給弟弟寫完賀詩後,覺得自己從此可以在新居裏安享晚年,活著真是美美噠:

這詩很快就傳到了京城,宰相章惇讀後,心想:在那樣的地方妳竟然還春睡,還美!看來得給妳挪個地方嘍。

結果,蘇軾在惠州新居裏沒有焐熱窩,就被貶往海南島上的儋州了。

再次啟程,往儋州去。行到梧州,蘇軾聽說蘇轍也被貶往雷州,且人已到藤州(今廣西藤縣東北),他就立即寫了首詩寄給弟弟,詩的最後說:他年誰作輿地誌,海南萬裏真吾鄉。

既然非去不可,那就幹脆把海南當成家鄉。

寄完詩,蘇軾就加快腳步,幾日後,終於在藤州與蘇轍會了面,這對難兄難弟便壹同前往雷州。

兩人相伴壹個月,期間,蘇轍了解到蘇軾患有很嚴重的痔瘡,就勸哥哥戒酒,還讀陶淵明的《止酒》詩給他聽。兩人分手之際,蘇軾就寫了首《和陶止酒詩》來贈別。

蘇軾到海南後,開始慢慢適應當地的生活習慣。沒有住處,就自建壹處簡陋至極的“桄榔庵”,沒有豬肉和雞肉,就跟當地人學,嘗試去吃蛤蟆、老鼠什麽的。聽說在雷州的蘇轍因為水土不服,身體明顯消瘦,蘇軾就寫了首《聞子由瘦》來安慰弟弟: “相看會作兩臞仙,還鄉定可騎黃鵠” ——瘦了好啊,身子變輕了,就可以像仙翁那樣,騎著黃鵠回家鄉了。

兄弟倆的日子都非常艱苦,也都做好了客死南方的打算。

蘇軾雖然答應蘇轍戒酒,但不喝又怎麽解憂呢?

海南的春天來了,那美景也是讓人沈醉的:

實在無聊了,那就站在三叉路口,看人來人往:

蘇軾看人時,也被人圍觀。壹個曾經的翰林學士,落寞至此,怎不讓人有今夕何夕之嘆?

轉機還是來了。

元符三年(1100年),二十四歲的哲宗去世。哲宗的弟弟徽宗即位後,立即大赦天下,蘇軾的海南生活終於要宣告結束了。

這年的六月二十日,蘇軾登上了渡海的大船。回望三年的海南日月,就如大夢壹場。

過海,北上。十壹月,蘇軾行至英州時,接到朝廷的最新任命書:授朝奉郎、提舉成都玉局觀、在外軍州任便居住。而在另壹條北歸路上的蘇轍也同樣接到新的任命:授太史大夫、提舉鳳翔府上清宮。

南遷之人,多數都是有去無回,但老蘇我今天還是活著回來了。

瘴癘之地,日子難熬,到了中原,就是吃苦菜也會覺得是甜的。

既然是“在外軍州任便居住”,那就找個宜居之地住下來吧。

途中,蘇軾答應了蘇轍的書信請求,準備去穎昌(今河南許昌)跟弟弟住壹塊。但到金陵時,發現朝廷局勢又有變化,所以蘇軾又作出了定居常州的打算。

六月中旬,人到常州。天熱,年老體衰,蘇軾竟然壹病不起了。

還等著去跟親愛的弟弟去會面呢,難道這面見不成了?臨終前,蘇軾給蘇轍寫了封遺書,信中說: “即死,葬我嵩山下,子為我銘。”

蘇轍讀到蘇軾的來信,禁不住痛哭失聲: “小子忍銘吾兄!” ——我怎麽忍心替我哥寫墓誌銘啊!

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六十六歲的蘇軾與世長辭。

“撫我則兄,誨我則師。皆遷於南,而不同歸。天實為之,莫知我哀。” 蘇轍在給蘇軾寫的墓誌銘結尾如是說。

蘇軾死後,其子蘇過遵照遺囑,將他葬在了嵩山腳下的郟城西北。於十年後去世的蘇轍也葬在了此處。

甘苦與***,生死同心;對床夜語,兄弟情深。蘇軾、蘇轍,他們倆用壹生的坎坷經歷和真誠互愛,給我們詮釋了手足之情的真正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