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壹大特色,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壹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為壹個整體來應用的,承擔主語、賓語、定語等成分。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察言觀色的成語解釋,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漢字書寫 :
察言觀色
漢語註音 :
chá yán guān sè
成語出處 :
春秋.孔丘弟子《論語.顏淵》:“子曰:‘是聞也,非達也。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在邦必達,在家必達。夫聞也者,色取仁而行違,居之不疑。在邦必聞,在家必聞。’”
成語語法 :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觀察與揣度對方,也觀察臉色。
察言觀色的意思 :
察:細看,詳審;色:臉色。琢磨、行事要觀察和辨別他人的言語、臉色來揣測對方的心思,以便相機行事。
察言觀色的近義詞 :
察顏觀色、鑒貌辨色、見風使舵;
察言觀色的反義詞 :
頑固不化、目中無人、拘泥不化;
察言觀色的故事
顓孫師,字子張,是孔子的壹名學生,子張有壹回問孔子說道:“讀書的`人怎樣才可以做到通達呢?”孔子問他說:“通達在妳看來是什麽呢?”子張畢恭畢敬地答道:“壹個人無論是在家裏還是在官場上都要有壹定的名望,這樣才能夠算通情達理。”孔子對他說道:“妳所指的是壹個人的名聲,通達是什麽呢?通達的人品質首先應該是正直的,要會懂得察言觀色,知道以禮相待,碰到事情實事求是講道理,這樣的人無論當官還是當家都能夠做到事事通達。如果單單從名聲來說表面上講仁義,實際上卻背道而馳,這樣的人無論是做官還是在家裏都會騙取到名聲。”在孔子跟子張侃侃而談的對話中提出了察言觀色的重要性。
察言觀色例句
1、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二回:“王夫人正才說他,因見寶釵來了,就掩住口不說了。寶釵見此景況,察言觀色,早知覺了七八分。”
2、晉.陳壽《三國誌.吳書.騰胤傳》“所在見稱”裴松之註引《吳書》:“胤每聽辭訟,斷罪法,察言觀色,務盡情理。”
察言觀色造句
1、他從早到晚都在察言觀色,小心翼翼地猜測有什麽樣的傷害會從天而降落到自己的身上。
2、從古到今精明的商人都是察言觀色的好手,他們從妳的表情來判斷妳心裏的想法從而隨機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