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動聲色[bù dòng shēng sè]:
釋義聲:言談;色:臉色。在緊急情況下,說話、神態仍跟平時壹樣沒有變化。形容非常鎮靜。
出處宋·歐陽修《相州晝錦堂記》:“垂紳正笏,不動聲色,而措天下於泰山之安。”
若無其事[ruò wú qí shì]:
釋義好像沒有那回事壹樣。形容遇事沈著鎮定或不把事情放在心上。
出處馮德英《苦菜花》第三章:“王柬芝若無其事地閂上門,又叫她點著燈,他那雙眼睛四處巡視著。”
泰然自若[tài rán zì ruò]:
釋義不以為意,神情如常。形容在緊急情況下沈著鎮定,不慌不亂。
出處華而實《漢衣冠》三:“施天福坦率地註視鄭成功,泰然自若地搖頭。”
從容不迫[cóng róng bù pò]:
釋義從容:不慌不忙,很鎮靜;不迫:不急促。不慌不忙,沈著鎮定。
出處《舊唐書·劉世龍傳》“而思禮以為得計,從容自若,嘗與相忤者,必引令枉誅。”
不慌不忙[bù huāng bù máng]:
釋義不慌張,不忙亂。形容態度鎮定,或辦事穩重、踏實。
出處元·高文秀《襄陽會》第三折:“輪起刀來望我脖子砍,不慌不忙縮了頭。”
造句
聽到日軍敲門,李大娘不動聲色地把遊擊隊傷員藏進地窖裏。
在敵人眼皮下,他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混進了敵營。
故事裏的那個老漁夫,在風浪中泰然自若地控制著他的小船。
他的修養真到家,無論處理什麽事總是從容不迫。
小華做事情從來都是不慌不忙,有條不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