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口如瓶,漢語成語,拼音:shǒu kǒu rú píng,意思是閉口不談,像瓶口塞緊了壹般;形容說話謹慎,嚴守秘密。出自《癸辛雜識別集》。
近義詞諱莫如深、秘而不宣。
反義詞口無遮攔、口若懸河。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形容說話謹慎。
例句
宋·周密《癸辛雜識別集》下:“富鄭公有‘守口如瓶,防意如城’之語。”?
清 顧炎武 《與歸莊手劄》:“吾輩不能多讀書,未宜輕作詩文,如盆盎中水何裨於滄海之大,祇供人覆瓿而已。予將守口如瓶,不作雷鳴之瓦釜矣。”
清·禇人獲《隋唐演義》第三十五回:今願陛下守口如瓶,不可提起。
鄭振鐸《桂公塘》:北虜防禦得那麽周密,他們的軍士們是那麽守口如瓶。
成語典故
北宋時期,年輕有為的富弼經範仲淹的推薦,宋仁宗任命他為河陽判官,因他政績突出,後來升為宰相,他與王安石主張變法不合,就辭去宰相之職,回到故鄉隱居。他從不隨便表示自己的喜怒,辦事公正,主張守口如瓶,防意如城。
示例
凡是重要的會議內容,他壹向守口如瓶,從不亂說。
我們想知道真相,但他守口如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