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火中燒、怒不可遏、怒發沖冠、火冒三丈、雷霆之怒、大發雷霆、憤憤不平、怒氣沖沖、惱羞成怒、暴跳如雷、咬牙切齒
咬牙切齒
讀音:yǎo yá qiè chǐ?
釋義:切齒:咬緊牙齒,表示痛恨。 形容極端仇視或痛恨。也形容把某種情緒或感覺竭力抑制住。
出處:元·孫仲章《勘頭巾》第二折:“為甚事咬牙切齒;唬得犯罪人面色如金紙。”
怒不可遏
讀音:nù bù kě è?
釋義:遏:止。 憤怒地難以抑制。形容十分憤怒。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十七回:“卻說賈大少爺正在自己動手掀王師爺的鋪蓋;被王師爺回來從門縫裏瞧見了;頓時氣憤填膺;怒不可遏。”
怒發沖冠
讀音:nù fà chōng guān?
釋義:指憤怒得頭發直豎,頂著帽子。形容極端憤怒。
出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上沖冠。”
雷霆之怒
讀音:léi tíng zhī nù?
釋義:雷霆:霹靂。象霹靂壹樣的盛怒。形容憤怒到了極點。
出處:《三國誌·吳誌·陸遜傳》:“今不忍小忿,而發雷霆之怒,違垂堂之戒,輕萬乘之重,此臣之所惑也。”
惱羞成怒
讀音:nǎo xiū chéng nù?
釋義:因又惱又羞而大發脾氣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六回:“知道王協臺有瞧他不起;壹時惱羞成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