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口同聲意思是不同的人同時說同樣的話。
異口同聲,漢語成語,讀音為:yì kǒu tóng shēng,意思是不同的人同時說同樣的話。形容意見壹致。出自《宋書·庾炳之傳》。
近義詞:有口皆碑、不約而同、眾口壹詞。
反義詞:眾說紛紜、大相徑庭。
成語出處:《宋書·庾炳之傳》:“伏復深思,只有愚滯,今之事跡,異口同聲,便是彰著,政未測得物之數耳。”
成語用法:主謂式;作謂語、狀語;指大家說得都壹樣。
示例:
1、浩然《艷陽天》第56章:“組織互助組那會兒,全院的人異口同聲:‘搞!’”
2、眾人~地叫著:“罰!罰!”巴金《家》十三。
英語:speak with one voice。
俄語:все в один голос。
異口同聲成語故事
某縣尉半夜敲門求見縣令,縣令讓他有事等到明天再說,縣尉堅持今晚就說。縣令沒辦法,披上衣服起來,請縣尉進來坐下。然後問到:“什麽事這麽緊急?是不是突發匪情?”縣尉回答說不是。又問是不是突然得病請假?也回答不是。縣令問:“那到底是什麽事?”
縣尉說:“我突然想到,春夏交接的季節農活正忙,又讓農戶養蠶,農民忙不過來。”縣令說:“妳有什麽好辦法嗎?”縣尉說:“我看到農戶們冬天很閑,不如讓他們冬天養蠶。”
縣令說:“妳的妙策很好,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只是冬天沒有桑葉啊!”縣尉瞠目結舌好壹會,才訕訕地說:“夜深了,您休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