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體投地
讀音:wǔ tǐ tóu dì
釋義:指兩手、兩膝和頭壹起著地。是古印度佛教壹種最恭敬的行禮儀式。比喻佩服到了極點。
出處:《梁書·中天竺國傳》“今以此國君臣民庶,山川珍重,壹切珍重,壹切歸屬,五體投地,歸誠大王。”
譯文:現在奉妳為國王,我們為庶民,山川十分寶貴,壹切都十分寶貴,壹切的事物都佩服於大王,歸屬於大王。
造句:我們班上壹位同學的書法棒的讓人無話可說,讓人佩服的五體投地。
擴展資料:
近義詞:心悅誠服
讀音:xīn yuè chéng fú
釋義:意思是由衷地高興,真心地服氣。指真心地服氣或服從。
出處:《孟子·公孫醜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譯文:仗恃實力來使人服從的,不能讓人心悅誠服,只是因為他本身實力不夠的緣故,依靠道德使人家服從的,人家才會心悅誠服。
造句:他張口就開始誇誇其談,說得眾人心悅誠服,真是辯才無礙啊。
百度百科——五體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