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八字成語 - 形容平常心的四字成語

形容平常心的四字成語

1. 形容平常心的詞語有哪些

安之若素ān zhī ruò sù

泰然處之tài rán chù zhī

心平氣和xīn píng qì hé

逆來順受nì lái shùn shòu

寵辱不驚chǒng rǔ bú jīng

1、安之若素ān zhī ruò sù

釋義:表示對反常現象或不順利的情況視若平常,毫不在意。現也指對錯誤言論或事物不聞不問,聽之任之,出自清·範寅《越諺·附論·論墮貧》。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形容面對困境毫不介意,心情平靜。還出自於《莊子·徳充符第五》: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

2、泰然處之tài rán chù zhī

釋義: 泰然:安然,不以為意的樣子;處:處理,對待。形容毫不在意,沈著鎮定。出自晉·袁宏《三國名臣序贊》。

用法:作謂語、賓語;指處事方式

3、心平氣和xīn píng qì hé

釋義:平:安定。心情平靜,態度溫和,語氣平和。思想或精神平靜沒有不安或壓抑的情緒。指不急躁,不生氣。語出 宋 程頤 《明道先生行狀》:“ 荊公與先生雖道不同,而嘗謂先生忠信。先生每與論事,心平氣和。”

例句:《兒女英雄傳》第二五回:“姑娘這段話,說了個知甘苦,近情理,並且說得心平氣和,委屈婉轉。”

壹想到事情的前因後果,他也就心平氣和了;

老劉總是那麽心平氣和的,我從未見他發過脾氣;

在考慮大事時,必須心平氣和,不急不躁。

4、逆來順受nì lái shùn shòu

釋義:逆:不順;順:順從;受:忍受。貶義:指對惡劣的環境或無禮的待遇采取順從和忍受的態度。出自於 明·周楫《西湖二集·俠女散財殉節》:“若是壹個略略知趣的,見家主來光顧,也便逆來順受。”

例句:陳殘雲《山谷風煙》第32章:“他想不到,當日那個愁眉苦臉、逆來順受的堂弟婦,如今變得那麽威嚴和潑辣。”

5、寵辱不驚chǒng rǔ bú jīng

釋義:指受寵或受辱都不放在心上。形容不以得失而動心。出於《新唐書·盧承慶傳》:“ 承慶 典選,校百官考,有坐漕舟溺者, 承慶 以‘失所載,考中下’以示其人,無慍也。更曰‘非力所及,考中中’,亦不喜。 承慶 嘉之曰:‘寵辱不驚,考中上。’其能著人善類此。”

用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含褒義,形容人豁達的性格示例:不過他經歷的大風大浪太多,雖然未到~,名利皆忘的境地,卻已能淡然置之。(高陽《清宮外史》下冊)

2. 推薦壹些描寫煩亂心情的四字成語

1、心煩意亂

2、心神不安

3、坐立不安

4、六神無主

5、百爪撓心

1、心煩意亂[ xīn fán yì luàn ]:意:心思。 心思煩亂,不知怎樣才好。

例句:這件事弄得他~,坐立不安。

2、心神不安[ xīn shén bù ān ]:安:安定。 心裏煩躁,精神不安。

例句:俗話說做賊心虛。幹了壞事的人,總是心神不安,疑神疑鬼,跟壹般人不壹樣。

3、坐立不安[ zuò lì bù ān ]:坐著也不是,站著也不是。形容心情緊張,情緒不安。

例句:很晚了,還不見兒子回來,父親有點坐立不安了。

4、六神無主[ liù shén wú zhǔ ]:六神:道家認為人的心、肺、肝、腎、脾、膽各有神靈主宰,稱為六神。形容驚慌著急,沒了主意,不知如何才好。

例句:這突如其來的打擊,使他六神無主。

5、百爪撓心[ bǎi zhǎo náo xīn ]:像有壹百只腳爪在抓心壹樣。形容人心情錯綜復雜,心神不定。

例句:心魔壹旦上來,如同百爪撓心,實在難以克制。

3. 形容得意的四字成語

忘乎所以得意忘形興高采烈、喜氣洋洋、眉開眼笑、歡天喜地、神采奕奕、神采飛揚、洋洋得意、喜形於色、喜笑顏開、大喜過望、喜眉笑目 喜顏悅色欣喜若狂 笑容可掬 哄堂大笑 開懷大笑 笑逐顏開 笑容可掬 喜笑顏開 歡聲笑語眉開眼笑 大喜過望 大喜若狂 回嗔作喜、喜不自勝 喜從天降 喜出望外喜見於色 喜眉笑眼 喜怒哀樂 喜怒不形於色 喜怒無常 喜氣洋洋 喜上眉梢 喜聞樂見欣喜若狂 喜新厭故 喜新厭舊 喜形於色 喜行於色 喜躍抃舞 喜溢眉梢喜逐顏開、驚喜若狂 喜不自勝 喜出望外 歡呼雀躍 歡蹦亂跳歡呼雀躍 歡聚壹堂 、歡欣鼓舞 、彈冠相慶 笑逐顏開 心曠神怡心情舒暢 心醉神迷 心花怒放 樂樂陶陶 其樂融融 樂以忘憂 樂不可支眉飛色舞 喜上眉梢 喜在眉宇 喜眉笑目 捧腹大笑 手舞足蹈 前仰後合開懷大笑 歡蹦亂跳 笑容可掬 喜笑顡開 笑逐顏開 相視而笑 談笑風生興高采烈 喜從天降 高高興興 開開心心 滿懷喜悅 滿心歡喜 喜出望外 大喜過望心花怒放 哈哈大笑 、樂不可支、喜形於色、喜不自禁 自得其樂 歡呼雀躍、低眉含笑。

4. 表示 專心的四字成語

專心致誌.壹心壹意.半部論語治天下 不恥下問 不愧下學 閉門讀書 不求甚解

不知肉味 不足為法 刺股懸梁 春華秋實 春花秋實

春誦夏弦 車在馬前 多歧亡羊 奪胎換骨 獨學寡聞

篤學好古 頓學累功 鈍學累功 斷織勸學 發憤忘食

浮光掠影 浮光略影 廢寢忘餐 邯鄲學步 胡服騎射

鴻鵠將至 鶻侖吞棗 漢人煮簀 好學不倦 據鞍讀書

居安資深 繼晷焚膏 敬業樂群 跬步千裏 困而學之

開華結果 開花結實 困而不學 抗顏為師 魯斤燕削

冷暖自知 力學不倦 力學篤行 駑馬十駕 能者為師

蓬賴麻直 切磋琢磨 切瑳琢磨 群起效尤 寢食俱廢

勤學好問 勤學苦練 然糠照薪 日以繼夜 三日打魚,

兩日曬網 灑掃應對 三天打魚 兩天曬網 貪多嚼不爛

貪多務得 忘餐廢寢 為人師表 晚生後學 萬世師表

邯鄲學步 循常習故 學而不厭 學而優則仕 學非所用 懸梁刺骨

懸梁刺股 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學如穿井 學如登山 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之困

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學書不成,學劍不成 懸頭刺股 循序漸進 下學上達

循循善誘 學以致用 玉不琢,不成器 因材施教 盈科後進

壹曝十寒 壹暴十寒 鸚鵡學語 以學愈愚 幼學壯行

夜以繼日 引錐刺股 枕典席文 擇善而從 孳孳不倦

5. 形容做事很熟練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得心應手、遊刃有余、熟能生巧、得心應手、庖丁解牛

1、得心應手

解釋:得:得到,想到;應:反應,配合。心裏怎麽想,手就能怎麽做。比喻技藝純熟或做事情非常順利。

出自:挾了七八萬現款的馮雲卿就此走進了公債市場,半年來總算得心應手,扯起息來,二分半是有的。 茅盾《子夜》

語法:連動式;作賓語、定語、狀語;用於各種技藝

近義詞熟能生巧、輕車熟夥、庖丁解牛、隨心所欲、輕車熟路、遊刃有余、壹帆風順、無往不利、操縱自如、手揮目送、左右逢源、駕輕就熟、力所能及、揮灑自如、八面見光、輕而易舉、八面後瓏、如臂使指、心手相應

反義詞礙手礙腳、束手無策、心有余而力不足、力所不及、勢成騎虎、事與願違、力不從心、身不由己、進退兩難、無計可施、不知所厝、不文不武、心余力絀、力不勝任、扒拉不開、左右為難、無能為力

2、遊刃有余

解釋:刀刃運轉於骨節空隙中,在有回旋的余地。比喻工作熟練,有實際經驗,解決問題毫不費事。

出自:從前他們又要辦廠,又要做公債,也居然穩渡了兩次險惡的風波,現在他們全力來做公債,自然覺得遊刃有余。 茅盾《子夜》十七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含褒義

近義詞熟能生巧、勝任愉快、坦然自若、舉重若輕、措置裕如、得心應手、爐火純青、久經沙場、應付自如、駕輕就熟、如魚得水、無所不知、揮灑自如、滾瓜爛熟、目牛無全、心手相應、運斤成風

反義詞惶恐不安、才不勝任、誌大才疏、笨手笨腳、壹籌莫展、捉襟見肘、左支右絀、心余力絀、壹竅不通、智盡能索、無從下手、無所措手、力不能支、勉為其難

3、熟能生巧

解釋:熟練了就能產生巧辦法,好辦法

出自:清代文人李汝珍《鏡花緣》第三十回:“唐敖道:‘九公不必談了。俗話說的熟能生巧。”

示例:要想掌握技術,只有勤學苦練,才能熟能生巧。

語法:主謂式;作主語、謂語;含褒義

近義詞遊刃有余、耳熟能詳、得心應手、久經沙場、駕輕就熟、勤能補拙、筆走如神

反義詞半路出家、淺嘗輒止、半途而廢

4、得心應手

解釋:得:得到,想到;應:反應,配合。心裏怎麽想,手就能怎麽做。比喻技藝純熟或做事情非常順利。

出自:挾了七八萬現款的馮雲卿就此走進了公債市場,半年來總算得心應手,扯起息來,二分半是有的。 茅盾《子夜》

語法:連動式;作賓語、定語、狀語;用於各種技藝

近義詞熟能生巧、輕車熟夥、庖丁解牛、隨心所欲、輕車熟路、遊刃有余、壹帆風順、無往不利、操縱自如、手揮目送、左右逢源、駕輕就熟、力所能及、揮灑自如、八面見光、輕而易舉、八面後瓏、如臂使指、心手相應

反義詞礙手礙腳、束手無策、心有余而力不足、力所不及、勢成騎虎、事與願違、力不從心、身不由己、進退兩難、無計可施、不知所厝、不文不武、心余力絀、力不勝任、扒拉不開、左右為難、無能為力

5、庖丁解牛

解釋:庖丁:廚工;解:肢解分割。比喻經過反復實踐,掌握了事物的客觀規律,做事得心應手,運用自如。

出自:戰國莊子《莊子·養生主》:“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響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庖有壹個名叫丁的廚師替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觸的地方,肩所靠著的地方,腳所踩著的地方,膝所頂著的地方,都發出皮骨相離聲,刀子刺進去時響聲更大,這些聲音沒有不合乎音律的。它竟然同《桑林》、《經首》兩首樂曲伴奏的舞蹈節奏合拍。

語法:主謂式;作賓語、定語;含褒義,常與“遊刃有余”連用

近義詞左右逢源、得心應手、如臂使指

反義詞壹籌莫展、捉襟見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