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八字成語 - 巧不若拙成語解釋

巧不若拙成語解釋

發音:qiǎo bù ru zhuō

簡拼:qbrz

類型:中性成語

結構:主謂式成語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於處事。

出處:西漢·劉安《淮南子·人間訓》:“事有所至,而巧不若拙。”

解釋:拙:笨拙。有時巧捷不如笨拙。

示例:如今他整個人雖然看上去年紀輕輕,不經世事,但巧不若拙,看似平凡的下面,蘊含著廣博的才學,深邃的思想,和壹顆奔放燃燒的心。

事情有時候是這樣的,拿利害關系去勸阻人家,被勸的人反而硬要堅持下去;有時表面上聽從,但反倒可以制止他。怎麽知道是這樣呢?魯哀公想往西邊擴建住宅,史官極力勸諫他,認為向西擴建宅院不吉利,魯哀公沈下臉來發脾氣,不聽身邊的人多次規勸。後來魯哀公將這件事拿去詢問太傅宰折睢:“我想往西擴展住宅,史官說不吉利,妳認為怎樣?”宰折睢說:“天下有三件不吉利的事,但向西擴展修建宅院不在其中。”魯哀公聽了很高興,喜形於色。過了片刻,魯哀公又追問:“那麽,什麽叫三件不吉利的事呢?”宰折睢說:“不行禮義是壹不吉利的事,嗜欲無止境是二不吉利的事,不聽忠諫是三不吉利的事。”哀公聽了後默默沈思,感慨地反省自我,終於停止向西擴建宅院的事。史官以為只要力爭強諫就可以阻止哀公向西擴建宅院事,卻不懂得不力爭強諫反而會被采納接受。聰明人離開了大路卻得到了便道,愚蠢者死守大道卻失去了捷徑。

有時候對人闡明禮義、講述大道理反而不行,但用些荒誕胡亂的話來解決糾紛反而效果好。何以見得呢?孔子壹次出遊,馬跑失了,走進壹塊田裏吃了人家的莊稼,那戶田的'主人看了大發脾氣,捉住馬就將它拴了起來。子貢就前去請求田主放馬,說了很多謙恭的話都沒使田主放馬。回去後孔子對子貢說:“妳用人家不喜歡聽的話去請求人家放馬,這就好像用太牢祭享野獸,以《九韶》古樂去取悅飛鳥。馬沒被放回來,是妳的過失,不是田主的責任。”於是孔子就派馬夫去討馬,馬夫到了那田主那裏說:“妳田主耕種的田是從東頭壹直耕到老遠的西頭,我的馬跑失後沒人照料,怎麽能不吃沒人看管的禾苗呢?”田主壹聽,十分高興,就解開系著的馬還給了馬夫。

這位馬夫勸說田主的話看起來不成體統,但反而壹說就行,事情也真有它的極致處,靈巧的語言還不如拙笨的話語管用。所以聖人是量度好榫眼的大小、形狀來校正榫頭的。妳唱《采菱》《陽阿》這樣的歌曲,粗俗的人聽了感到還不如《延路》這樣通俗的歌曲來得順耳好聽,這並不是唱歌的人唱的不好,而是聽歌的人的欣賞能力不同。所以交錯畫的線條不流暢,連著的玉環不易解;對於那些隱微不通的事物,聖人是不去爭辯的。

或明禮義、推道體而不行,或解搆妄言而反當。何以明之?孔子行遊,馬失,食農夫之稼,野人怒取馬而系之。子貢往說之,卑辭而不能得也。孔子曰:“夫以人之所不能聽說人,譬以大牢享野獸,以《九韶》樂飛鳥也。予之罪也,非彼人之過也。”乃使馬圉往說之,至,見野人曰:“子耕於東海,至於西海。吾馬之失,安得不食子之苗?”野人大喜,解馬而與之。說若此其無方也,而反行,事有所至,而巧不若拙。故聖人量鑿而正枘。夫歌《采菱》,發《陽阿》,鄙人聽之,不若此《延路》《陽局》,非歌者拙也,聽者異也。故交畫不暢,連環不解,物之不通者,聖人不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