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八字成語 - 出自成語故事的成語

出自成語故事的成語

壹、畫龍點睛

解釋:原形容梁代畫家張僧繇作畫的神妙。後多比喻寫文章或講話時,在關鍵處用幾句話點明實質,使內容生動有力。

出自: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張僧繇》:“金陵安樂寺四白龍不點眼睛,每雲:‘點睛即飛去。’人以為妄誕,固請點之。須臾,雷電破壁,兩龍乘雲騰去上天,二龍未點眼者見在。”

譯文:張僧繇在金陵安樂寺在墻壁上畫四龍,不點眼珠。每次說:“點它就飛走了。“人們認為荒誕,堅決請求點的。壹會兒,雷電破壁,兩條龍乘雲騰走上天,兩條龍沒有眼睛的人都在點。

語法:連動式;作主語、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二、刻舟求劍

解釋:比喻不懂事物已發展變化而仍靜止地看問題。

出自:《呂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譯文:楚國有個渡江的人,他的劍從船上掉到水裏,就契那船說:‘這寶劍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從他所刻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找劍的。船已經走了,而劍不走,這樣尋找寶劍,這不是糊塗嗎?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三、毛遂自薦

解釋:毛遂自我推薦。比喻自告奮勇,自己推薦自己擔任某項工作。

出自:《史記·平原君列傳》記載:秦軍圍攻趙國都城邯鄲,平原君去楚國求救,門下食客毛遂自動請求壹同前去。到了楚國,毛遂挺身而出,陳述利害,楚王才派兵去救趙國。

譯文:秦軍圍攻趙國都城邯鄲,平原君去楚國求救,門下食客毛遂自動請求壹同前去。到了楚國,毛遂挺身而出,陳述利害,楚王才派軍隊去救援趙國。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褒義

四、掩耳盜鈴

解釋:掩:遮蔽,遮蓋;盜:偷。偷鈴鐺怕別人聽見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騙自己,明明掩蓋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蓋。

出自:《呂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鐘者,欲負而走,則鐘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鐘況然有聲。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

譯文:百姓有到鐘的,想要背著它逃跑,那鐘大不可辜負。以椎詆毀他,鐘是壹樣的聲音。怕別人聽見他而剝奪自己的,突然捂著自己的耳朵。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五、濫竽充數

解釋:濫:失實的,假的。不會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隊伍裏充數。比喻無本領的冒充有本領,次貨冒充好貨。

出自:《韓非子·內儲說上》:“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壹壹聽之,處士逃。”

譯文:齊宣王讓人吹竽,壹定有人。南郭處士請求為王吹竽,宣王喜歡他,糧食以數百人。宣王死,閔王即位,喜歡壹個聽的,隱士逃避。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