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幗須眉,漢語詞成語,意思是具有男子漢氣概的女子。出自《諧鰥·巾幗暮賓》。
註釋
巾幗:古代婦女配戴的頭巾和發飾,後借指婦女;須眉:胡須和眉毛,借指男子漢,大丈夫。
成語出處
清·沈起鳳《諧鰥·巾幗暮賓》:“如仆者,亦豈須眉而巾幗者哉?”
諧鰥·巾幗暮賓
歸安蔣生,年弱冠,止能記四子書,及《尚書》半部而已。家貧,欲為幕下客,遍托戚友。群謂其才短,弗之薦也。
會有納粟縣尉,驟升富陽縣令,急欲覓壹友司筆劄,遂以蔣生應聘。縣令素不識丁,蔣生故作大言以欺之。書稟中訛字錯文,置不問。
適撫院太夫人誕辰,縣令欲稱贊,浼[měi]其作文。蔣生摭[zhi]拾舊所集排偶秘本敷衍成之。然不解典故,中雜男人壽言,如“慶騷客之庚寅,頌老人之甲子”,不類之詞,盈篇累幅,縣令不解,囑人書諸屏幛,親賫憲轅。撫公覽之,大笑。
縣令因其色喜,謂必壽文之妙,高出群輩。歸述之,益其薪俸。
明年,撫公正誕,仍浼作文。蔣生又集其秘本中排偶,雜以女人壽言,如“耀婺墨於東壁,降王母於西池”、“巾幗增輝,璇閨益壽”,尤堪噴飯。縣令仍自賫送。撫公笑不能止,並問:“某先生尚在貴署否?”縣令唯唯。因思:“壹書記耳,得上臺垂詢,是必浙中名士。"歸又述之。
蔣生益自負,私念才望如此,何便屈居縣署?倘作戟門揖客,其所獲當有什倍於此者。因托故辭去,竟詣撫轅,投揭求見。撫公召之入。蔣生備述知己之感。而察撫公意似不甚招接者。因申言某縣令壽章,系某代撰。
撫公乃悟投見之故,笑曰:“先生大才,仆所欽服。但未免為昔人所誤。家慈固非‘騷客”,如仆者,亦豈須眉而‘巾幗’者哉?”蔣生大窘而退。
由是,浙中群呼為巾幗幕賓。到處求薦,卒無有聘之者。
鐸曰:“庾蘭成‘春旗芝蓋’壹聯,子安似之。名士作文,亦有時拾人牙慧也。但‘壹鶴聲飛上天’,未許鈍根人偷得
來。金根錯解,弄獐誤書,固屬千秋笑柄。何以‘弋人何篡’,《法言》可以誤書;‘垂楊生肘’,《南華》不妨錯解。名下好題詩,詞壇積弊,今古相沿,於蔣生乎何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