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八字成語 - 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是什麽意思

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是什麽意思

同樣的聲音能產生***鳴,同樣的氣味會相互融合。?

摘自《易傳·乾文言》解釋:同樣的聲音能產生***鳴,同樣的氣味會相互融合。賞析:此句指誌趣、意見相同的人互相響應,往往情投意合。同氣相求,漢語成語,拼音是tóng qì xiāng qiú,意思是比喻誌趣相同的人自然結合在壹起。出自《周易·乾》。

《周易·乾》:“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要視作家如友朋,同氣相求,體會其甘苦。孫犁《淡定集·金梅<文海求珠集>序》。《周易·乾·文言》說“子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

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聲親下,則各從其類也。”是指世間萬物具有“各從其類”的特性,引申為誌趣相同的人會自然地走到壹起。同聲相應,從物體因振動而發聲的物理特性看。

是因物體振動頻率相同或相差壹定倍數所發之聲可使別壹物體產生***振,這種壹種物理的聲學現象。同氣相求與同聲相應,可概括為壹個“通”字,通,也即“同”。就是同構、同序。東方白,雄雞伸長了羽毛絢麗的長頸,長蹄壹聲。

易經的介紹

是闡述天地世間萬象變化的古老經典。包括《連山》《歸藏》《周易》三部易書,其中《連山》《歸藏》已經失傳,現存於世的只有《周易》。《易經》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

其從整體的角度去認識和把握世界,把人與自然看做是壹個互相感應的有機整體。

即“天人合壹”。《易經》長期被用作“蔔筮”。“蔔筮”就是對未來事態的發展進行預測,而《易經》便是總結這些預測的規律理論的書。《易經》被譽為諸經之首。含蓋萬有,綱紀群倫,廣大精微,包羅萬象,是中華文明的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