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正直。說正直的話,做正直的事。
1、危言危行,危:正直。說正直的話,做正直的事。
2、出自:先秦 孔子《論語 憲問》:“邦有道,危言危行。”
3、危言危行是褒義成語,聯合式成語;可作主語、賓語;含褒義。
4、危言危行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危言危行(wēi yán wēi xíng)成語釋義:危:正直。說正直的話,做正直的事。
5、成語出處:先秦 孔子《論語 憲問》:“邦有道,危言危行。”
6、成語用法:聯合式成語;可作主語、賓語;含褒義。
7、成語結構:聯合式成語感情色彩:褒義成語危言危行的例句:
(1)、危言危行死直無愧。人之相與怨憎且容。
(2)、我壹直循規蹈矩,危言危行地按照父母的意思,變成他們想要的樣子。
8、危言的解釋
(1).直言。《逸周書·武順》:“危言不幹德曰正。”《漢書·賈捐之傳》:“臣幸得遭明盛之朝,蒙危言之策,無忌諱之患。” 顏師古 註:“危言,直言也。言出而身危,故曰危言。”?茅盾?《子夜》九:“妳的危言諍論,並不能叫 小杜 居安思危,反使得他決心去及時行樂。”參見“?危言正色?”。
(2).謂(行為)超過言語。《禮記·緇衣》:“大人不倡遊言。可言也,不可行,君子弗言也;可行也,不可言,君子弗行也。則6*民言不危行,而行不危言矣。” 鄭玄 註:“危,猶高也。言不高於行,行不高於言,言行相應也。”
(3).聳人聽聞的言論。 宋 無名氏?《道山清話》:“ 絳 欲以危言中傷大臣,事既無根,徒搖眾聽。” 明 張居正?《上六部稟帖》:“且巧為詆說,捏造危言,遂為纂修所影藉。”
(4).猶慎言。謂不說自己的功勞才能。《史記·管晏列傳》:“其在朝,君語及之,即危言。” 張守節?正義:“謂己謙讓,非雲功能。”
9、危行的解釋
(1).危險的行動。《易·震》:“《象》曰:震往來厲,危行也。” 孔穎達 疏:“‘危行也’者,懷懼往來,是致危之行。”
(2).小心地行動;慎行。《莊子·山木》:“及其得柘棘枳枸之間也,危行側視,振動悼栗。”《史記·管晏列傳》:“其在朝,君語及之,即危言;語不及之,即危行。”
(3).正直的行為。《論語·憲問》:“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遜。” 何晏?集解引 包鹹 曰:“危,厲也。” 明 樊鵬 《中順大夫陜西提學副使何大復先生行狀》:“先是京官非有罪無九年不遷者,先生特以危行連蹇,湮滯中書,凡十餘年。”
(4).謂(言語)高於行為。《禮記·緇衣》:“大人不倡遊言。可言也,不可行,君子弗言也;可行也,不可言,君子弗行也。則6*民言不危行,而行不危言矣。” 鄭玄 註:“危,猶高也。”
(5).不安全的航行。 宋 王安石 《虞部郎中晁君墓誌銘》:“析 池口 征,合於 銅陵 ,官不失算,舟無危行。”
被誤讀的成語危言危行:
被誤讀的成語:“危言危行”是危險言行嗎?許多人都用錯了!“危言聳聽”是說大話嚇人,“危言危行”是危險言行嗎?危言聳聽是說大話嚇人,“危言危行”是危險言行嗎?許多人都用錯。字面上與“危言聳聽”相近的,還個成語,叫“危言危行”。如果按照上述理解,“危言危行”就是危險的言行了,其實,這樣理解是非常錯誤的,因為,“危”是個多義字。
其義壹,為不安全:如危險、危殆、危難、危如累卵等。
其義二,為使人恐懼、憂懼:如人人自危、危心(心存戒懼)、危怖(恐懼不安)、危悚(危悰,危懼)等。
其義三,為威脅、摧敗:如“能危山東者,強秦也(《戰國策·齊策壹》)。”
其義四,為敗亡、滅亡:如“魏必危(《戰國策·秦策四》)。”
其義五,為懷疑、疑慮:如“夫妻相冒,日以相危(《呂氏春秋·明理》)。”
其義六,為損害:如危害、危及。
其義七,為高的,陡的:如危石、危檣等。
其義八,為使人驚奇的:如危言聳聽。
其義九,指人臨死:如病危、垂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