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古今中外名人故事”的四字成語有:舍生取義、懸梁刺股、三顧茅廬、圍魏救趙、荊軻刺秦。
1、舍生取義[ shě shēng qǔ yì ]:舍:舍棄;生:生命;取:求取;義:正義。舍棄生命以取得正義。指為正義而犧牲生命。
出 處:《晉書·梁王肜傳》:“肜位為宰相……而臨大節;無不可奪之誌;當危事;不能舍生取義。”
典故:春秋末期,大夫趙襄子殺了大夫智伯。智伯的心腹豫讓發誓舍身取義要殺趙襄子,他潛入趙襄子的宅內行刺未遂。趙襄子佩服他的義氣放了他。後來他把全身漆成癩子,吞下燒紅的炭使聲音變啞,再次去行刺未遂而自殺。
造句:君子最重名節,舍生取義、殺身成仁,在所不惜。
2、懸梁刺股[ xuán liáng cì gǔ ]:形容刻苦學習。
出 處: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壹》:“(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東漢·班固《漢書》:“孫敬字文寶,好學,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寢,以繩系頭,懸屋梁。”
造句:月考就要到了,我決心效法古人懸梁刺股的精神來準備。
典 故:
這個成語由兩個故事組成,後人將這兩個故事合成“懸梁刺股”壹句成語,用以激勵人發憤讀書學習。 “懸梁”的故事見於《太平禦覽》卷三六三引《漢書》: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開始由於知識淺薄得不到重用,連家裏人都看不起他,使他大受刺激,下決心認真鉆研。經常關起門,獨自壹人不停地讀書。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壹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發很長。他就找壹根繩子,壹頭牢牢地綁在房梁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壹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這樣就會把頭皮扯痛了, 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 “刺股”的故事見於《戰國策·卷三秦壹》:戰國時期,有壹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於是他想出了壹個方法,準備壹把錐子,壹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壹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
3、三顧茅廬[ sān gù máo lú ]:顧:拜訪;茅廬:草屋。 原為漢末劉備訪聘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誠意,壹再邀請。
出 處:元·馬致遠《薦福碑》:“我信著半間兒草舍;再誰承望三顧茅廬。”
造句:為了表示誠意,我決定三顧茅廬,請王先生出馬協助。
4、圍魏救趙[ wéi wèi jiù zhào ]:原指戰國時齊軍用圍攻魏國的方法,迫使魏國撤回攻趙部隊而使趙國得救。 後指襲擊敵人後方的據點以迫使進攻之敵撤退的戰術。
出 處:《三國演義》三十回:“曹軍劫糧;曹操必然親往;操即自出;寨必空虛;可縱兵先去曹操之寨;操聞之;必速還。此孫臏‘圍魏救趙’之計也。”
造句:只有善於運籌帷幄,才能決勝千裏,以圍魏救趙的計策打敗敵人。
5、荊軻刺秦[ jīng kē cì qín ]:指的是荊軻帶燕督亢地圖和樊於期首級,前往秦國刺殺秦王。
典故:荊軻刺秦指的是公元前227年,荊軻受燕太子丹派遣,攜燕督亢地圖和樊於期首級,前往秦國刺殺秦王嬴政。獻燕督亢地圖時,圖窮匕見,刺秦王不中,事敗被殺。
造句:趙氏孤兒,七百壯士,聶政刺俠累,荊軻刺秦王,壹個個動人心魄的故事,演繹了那個時候男人們的壯烈與決絕,告訴後代什麽叫輕生重義,生死相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