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八字成語 - 形容“不敢當”的成語有哪些?

形容“不敢當”的成語有哪些?

受之有愧、卻而不恭、愧不敢當、卻之不恭、當之有愧

壹、受之有愧 [ shòu zhī yǒu kuì ]

解釋:指接受某種饋贈和獎賞心裏感到慚愧。多用作自謙之辭。

出自: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七回:“官人儻然要說俺侄兒媳婦,自恁來閑講罷了,何必費煩又買禮來,使老身卻之不恭,受之有愧。”

譯文:官人或許是說俺侄兒媳婦,自那以來閑講停止了,何必費麻煩又買禮物來,讓我這個老人家不得不接受,心裏感到慚愧。

二、卻而不恭 [què ér bù gōng]

解釋:卻:推卻。指對別人的邀請、贈與等,如果拒絕接受,就顯得不恭敬。

出自:先秦·孟軻《孟子·萬章下》:“‘卻之卻之為不恭’,何哉?”

譯文:‘如果拒絕接受,就顯得不恭敬’,為什麽呢?

三、愧不敢當 [ kuì bù gǎn dāng ]

解釋:感到慚愧,承當不起。

出自:清·鄭燮《劉柳村冊子》:“愧不敢當,然亦佳句。”

譯文:感到慚愧,承當不起,卻仍然不失為佳句。

四、卻之不恭 [ què zhī bù gōng ]

解釋:卻:推卻。指對別人的邀請、贈與等,如果拒絕接受,就顯得不恭敬。

出自:戰國 孟子《孟子·萬章下》:“卻之卻之為不恭。”

譯文:別人的邀請、贈與等,如果拒絕接受,就顯得不恭敬

五、當之有愧 [ dāng zhī yǒu kuì ]

解釋:當:承受;愧:慚愧。承受某種榮譽或稱號與事實不相符,感到慚愧。常作自謙之詞。

出自:宋·歐陽修《回丁判官書》:“恃其中有所以當之而不愧也。”

譯文:依靠其中的原因所以是應該的,不應該感到羞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