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存若亡,若有若無,若隱若現,若即若離,若明若昧
1.若存若亡
[ruò cún ruò wáng]
[釋義]
有時記在心裏,有時則忘記掉。用以形容若有若無,難以捉摸。
[出處]
《老子》:“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
2.若有若無
[ruò yǒu ruò wú]
[釋義]
形容事物不清晰或關系不親密。
[示例]
她很清楚,他對她早已~,不放在心上了。沙汀《淘金記》八
[出處]
明·洪應明《菜根譚·閑適》:“若有若無,半真半幻,最足以悅人心目而豁人性靈。真天地間壹妙境也。”
3.若即若離
[ruò jí ruò lí]
[釋義]
形容對人保持壹定距離。
[示例]
他的書雖然和《了凡綱鑒》也有些相合,但大段又很不相同,~,令人不知道講起來應該怎樣拉在壹處。魯迅《仿徨·高老夫子》
[出處]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六章:“後生在後邊跟隨,若即若離,並不言語。”
4.若隱若現
[ruò yǐn ruò xiàn]
[釋義]
隱隱約約,看不清楚。
[出處]
清·蒲松齡《聊齋誌異·珠兒》:“李驚,方將詰問,則見其若隱若現,恍惚如煙霧,宛轉間已登榻。”
5.若明若昧
[ruò míng ruò mèi]
[釋義]
比喻對情況的了解或對問題的認識不清楚。同“若明若暗”。
[出處]
清·俞正燮《癸巳類稿·以畜寡人義》:“此等若明若昧之論,作記者無由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