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八字成語 - 響遏行雲、竭澤而漁、高山流水是有故事的成語嗎?

響遏行雲、竭澤而漁、高山流水是有故事的成語嗎?

是的。

響遏行雲:

5張

響遏行雲 [xiǎng è xíng yún]

漢語成語更多義項

“響”,指聲響;“遏”,指阻止,使停止;“行雲”,流動的雲彩。“響遏行雲”指聲音高入雲霄,以致阻止了天上雲彩的飄動。多用於形容歌聲的嘹亮。

中文名

響遏行雲

外文名

Vary sonorous

出處

《列子》卷五《湯問》

近義詞

聲振林木、響徹雲霄

反義詞

默默無聞

成語解釋

詞目:響遏行雲

拼音:xiǎng è xíng yún

解釋:形容歌聲嘹亮,高入雲霄,連浮動著的雲彩也被止住了。響遏行雲:聲音高入雲霄,阻住了雲彩飄動,壹般用來形容歌聲嘹亮。

響:聲音。

遏:阻止。

行雲:飄動的雲彩。

謳:唱歌。

窮:盡。

郊衢:郊外大路旁。

撫節:打著節拍。

悲歌 :唱出雄壯的歌聲 。

謂:認為。

謝:道歉。

踐行: 用酒食為朋友或為親人等等的人送行。

辭: 告別,告辭

送行:送別。

技:本領

遂:於是

反:通假字,通“返”,返回。

止:阻止

餞:用酒食給人送行或設宴送行

成語造句

1,“黃河大合唱”那響遏行雲的歌聲激發人們奮起反抗侵略者的鬥誌。

2張

合並圖冊

2,那年申奧成功後,天安門廣場上人們的歡呼聲響遏行雲。

3,蔣大偉那高亢的男高音響遏行雲,讓人百聽不厭。

4,跟手又唱第二出,便是《壹夜九更天》,用老生掛白須,扮老人家,唱過嶺時,全用高字,真是響遏行雲。

5,這段戲全是高音,由他唱來真是響遏行雲。

6,他的歌聲雄壯高亢,響遏行雲。

成語典故

《列子》卷五《湯問》

薛譚學謳於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於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薛譚乃謝求反,終身不敢言歸。秦青顧謂其友曰:“昔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繞梁,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過逆旅,逆旅人辱之。韓娥因曼聲哀哭,壹裏老幼悲愁⑩,垂涕相對,三日不食。遽而追之,娥還,復為曼聲長歌,壹裏老幼喜躍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賂發之。故雍門之人至今善歌哭,放娥之遺聲。”

竭澤而漁:春秋時期,晉文公率軍在城濮與楚國對峙,他問狐偃如何勝強大的楚軍。狐偃獻計用欺騙的辦法。他又問雍季如何處理,雍季說用欺騙的辦法只能是把池水弄幹捉魚,到第二年就沒魚捉了,打仗還是要靠實力。晉文公用狐偃的計策打敗了楚軍,但在論功行賞時雍季卻在狐偃之上。他說:“我們怎麽能認為壹時之利要比百年大計重要呢?”

釋“竭” 上文“竭澤而漁”中的“竭”,指“幹涸”,這裏是使動用法,句意為使池水幹涸而捕魚。又,“地震,山崩川竭”,意為因為地震,山崩塌,河流幹涸。它還指“盡”,如“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又,“力竭而斃”,意為精力用盡而倒下。

高山流水: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誌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誌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⑴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⑴之。

伯牙遊於泰山之陰,卒⑵逢暴雨,止於巖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為霖雨⑶之操⑷,更(gèng)⑹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鐘子期輒⑺窮其趣⑻。伯牙乃舍琴而嘆曰:“善哉!善哉!子之聽夫⑼!誌想象猶吾心也。吾於何逃聲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