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 左也不好,右也不是。形容無論怎樣做都有難處。
形容內心糾結的成語: 進退兩難 拼音: jǐn tuì liǎng nán
解釋: 前進和後退都難。比喻事情無法決定,因而難以行動。
形容內心糾結的成語: 進退維谷 拼音: jìn tuì wéi gǔ
解釋: 維:相當於“是”;谷:比喻困境。無論是進還是退,都是處在困境之中。形容進退兩難。
形容內心糾結的成語: 騎虎難下 拼音: qí hǔ nán xià
解釋: 騎在老虎背上不能下來。比喻做壹件事情進行下去有困難,但情況又不允許中途停止,陷於進退兩難的境地。
形容內心糾結的成語: 欲罷不能 拼音: yù bà bù néng
解釋: 欲:想;罷:停,歇。要停止也不能停止。
出處: 《論語·子罕》:“夫子循循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
形容內心糾結的成語: 山川相繆 拼音: shān chuān xiāng liáo
解釋: 繆:通“繚”,繚繞,糾結。形容山與河流相互交錯。
出處: 宋·蘇軾《赤壁賦》:“山川相繆,郁乎蒼蒼。”
形容內心糾結的成語: 無休無止 拼音: wú xiū wú zhǐ
解釋: 休:停止。指沒完沒了。
形容內心糾結的成語: 蛇蚓蟠結 拼音: shé yǐn pán jié
解釋: 蛇蚓:蛇和蚯蚓;蟠結:盤曲糾結的樣子。比喻草書筆劃曲屈。
形容內心糾結的成語: 壹籌莫展 拼音: yī chóu mò zhǎn
解釋: 籌:籌劃、計謀;展:施展。壹點計策也施展不出,壹點辦法也想不出來。
形容內心糾結的成語: 束手無策 拼音: shù shǒu wú cè
解釋: 策:辦法。遇到問題,就象手被捆住壹樣,壹點辦法也沒有。
出處: 元·無名氏《宋季三朝政要》:“(秦)檜死而逆亮(金主完顏亮)南牧,孰不束手無策。”
形容內心糾結的成語: 愁腸百結 拼音: chóu cháng bǎi jié
解釋: 愁腸:憂愁的心腸。百結:極多的結頭。憂愁苦悶的心腸好像凝結成了許多的疙瘩。形容愁緒郁結,難於排遣。
形容內心糾結的成語: 憂心忡忡 拼音: yōu xīn chōng chōng
解釋: 忡忡:憂慮不安的樣子。形容心事重重,非常憂愁。
出處: 《詩經·召南·草蟲》:“未見君子,憂心忡忡。”
形容內心糾結的成語: 猶豫不決 拼音: yóu yù bù jué
解釋: 猶豫:遲疑。拿不定主意。
出處: 《戰國策·趙策三》:“平原君猶豫未有所決。”《周書·賀拔勝傳》:“今乃頓兵不進,猶豫不決。”
形容內心糾結的成語: 畏首畏尾 拼音: wèi shǒ wèi wěi
解釋: 畏:怕,懼。前也怕,後也怕。比喻做事膽子小,顧慮多。
出處: 《左傳·文公十七年》:“畏首畏尾,身其余幾?”
形容內心糾結的成語: 左顧右盼 拼音: zuǒ gù yòu pàn
解釋: 顧、盼:看。向左右兩邊看。形容人驕傲得意的神情。
出處: 晉·左思《詠史》詩:“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
形容內心糾結的成語: 瞻前顧後 拼音: zhān qián gù hòu
解釋: 瞻:向前看;顧:回頭看。看看前面,又看看後面。形容做事之前考慮周密慎重。也形容顧慮太多,猶豫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