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八字成語 - 歷史上有許多關於智謀的故事,形成很多有趣的典故和成語,請寫壹寫。(寫出七個)

歷史上有許多關於智謀的故事,形成很多有趣的典故和成語,請寫壹寫。(寫出七個)

1、拋磚引玉

唐代高僧從諗撣師,主持趙郡觀音院多年。相傳他對僧徒參禪要求極嚴,必需人人靜坐斂心,集中專註,絕不理會外界的任何幹擾,達到凝思息妄、身心不動的入定境界。有壹天,眾僧晚參,從諗禪師故意說:“今夜答話,有聞法解悟者出來。”

此時徒眾理應個個盤腿正坐,閉目凝心,不動不搖。恰恰有個小僧沈不住氣,竟以解問者自居,走出禮拜。從諗撣師瞟了他壹眼,緩聲說道:“剛才拋磚引玉,卻引來壹塊比磚還不如的土坯!”,另外,有壹個拋磚引玉的故事。

據《歷代詩話》、《談證》等書記述:唐代詩人趙嘏,以佳句“長笛壹聲人倚樓”博得大詩人杜牧的贊賞,人們因此稱趙嘏為“趙倚樓”,當時另有壹位名叫常建的詩人,壹向仰慕趙嘏的詩才。他聽說趙嘏來到吳地,料他壹定會去靈巖寺遊覽,便先趕到靈巖,在寺前山墻上題詩兩句,希望趙嘏看到後能添補兩句,續成壹首。

果然趙嘏遊覽靈巖寺看到墻上兩句詩,不由詩興勃發,順手在後面續了兩句,補成壹首完整的絕詩。常建的詩沒有趙嘏寫得好,他以較差的詩句引出趙嘏的佳句,後人便把這種做法叫作“拋磚引玉”。

其實,常建、趙嘏並非同時代人,他們各自的活動年代相距百年之多,續詩之說不可信,只是由於這段故事很出名,人們也就承認它是成語“拋磚引玉”的出處之壹。

2、聲東擊西

東漢時期,班超出使西域,目的是團結西域諸國***同對抗匈奴。為了使西域諸國便於***同對抗匈奴,必須先打通南北通道。地處大漠西緣的莎車國,煽動周邊小國,歸附匈奴,反對漢朝。班超決定首先平定莎車。

莎車國王北向龜茲求援,龜茲王親率五萬人馬,援救莎車。班超聯合於闐等國,兵力只有二萬五千人,敵眾我寡,難以力克,必須智取。班超遂定下聲東擊西之計,迷惑敵人。他派人在軍中散布對班超的不滿言論,制造打不贏龜茲,有撤退的跡象。

並且特別讓莎車俘虜聽得壹清二楚。這天黃昏,班超命於闐大軍向東撤退.自己率部向西撤退,表面上顯得慌亂,故意放俘虜趁機脫逃。俘虜逃回莎車營中,急忙報告漢軍慌忙撤退的消息。龜茲王大喜,誤認班超懼怕自己而慌忙逃竄,想趁此機會,追殺班超。

他立刻下令兵分兩路,追擊逃敵。他親自率壹萬精兵向西追殺班超。班超胸有成竹,趁夜幕籠罩大漠,撤退僅十裏地,部隊即就地隱蔽。龜茲王求勝心切,率領追兵從班超隱蔽處飛馳而過,班超立即集合部隊,與事先約定的東路於闐人馬,迅速回師殺向莎車。班超的部隊如從天而降,莎車猝不及防,迅速瓦解。莎車王驚魂未定,逃走不及,只得請降。

龜茲王氣勢洶洶,追走壹夜,未見班超部隊蹤影,又聽得莎車已被平定,人馬傷亡稍重的報告,大勢已去,只有收拾殘部,悻悻然返回龜茲。

3、圍魏救趙

戰國時,魏將龐涓率軍圍攻趙國都城邯鄲。趙求救於齊,齊王命田忌、孫臏率軍往救。孫臏認為魏軍主力在趙國,內部空虛,就帶兵攻打魏國都城大梁,因而,魏軍不得不從邯鄲撤軍,回救本國,路經桂陵要隘,又遭齊兵截擊,幾乎全軍覆沒。

這個典故是指采用包抄敵人的後方來迫使它撤兵的戰術。 公元前354年,魏國軍隊圍趙國都城邯鄲,雙方戰守年余,趙衰魏疲。這時,齊國應趙國的求救,派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率兵八萬救趙。

4、隔岸觀火

東漢末年,袁紹兵敗身亡,幾個兒子為爭奪權力互相爭鬥,曹操決定擊敗袁氏兄弟。袁尚、袁熙兄弟投奔烏桓,曹操向烏桓進兵,擊敗烏桓,袁氏兄弟又去投奔遼東太守公孫康。曹營諸將向曹操進言,要壹鼓作氣,平復遼東,捉拿二袁。

曹操哈哈大笑說:“妳等勿動,公孫康自會將二袁的頭送上門來的”。於是下令班師,轉回許昌,靜觀遼東局勢。

公孫康聽說二袁歸降,心有疑慮。袁家父子壹向都有奪取遼東的野心,現在二袁兵敗,如喪家之犬,無處存身,投奔遼東實為迫不得已。公孫康如收留二袁,必有後患,再者,收容二袁,肯定得罪勢力強大的曹操。但他又考慮,如果曹操進攻遼東,只得收留二袁,***同抵禦曹操。當他探聽到曹操已經轉回許昌,並無進攻遼東之意時,認為收容二袁有害無益。

於是預設伏兵,召見二袁,壹舉擒拿,割下首級,派人送到曹操營中。曹操笑著對眾將說:"公孫康向來俱怕袁氏吞並他,二袁上門,必定猜疑,如果我們急於用兵,反會促成他們合力抗拒。我們退兵,他們肯定會自相火並。看看結果,果然不出我料!"

5、草船借箭

三國時期,曹操率大軍想要征服東吳,孫權、劉備聯合抗曹。孫權手下有位大將叫周瑜,智勇雙全,可是心胸狹窄,很妒忌諸葛亮(字孔明)的才幹。因水中交戰需要箭,周瑜要諸葛亮在十天內負責趕造十萬支箭,哪知諸葛亮只要三天,還願立下軍令狀,完不成任務甘受處罰。

周瑜想,三天不可能造出十萬支箭,正好利用這個機會來除掉諸葛亮。於是他壹面叫軍匠們不要把造箭的材料準備齊全,另壹方面叫大臣魯肅去探聽諸葛亮的虛實。

魯肅見了諸葛亮。諸葛亮說:“這件事要請妳幫我的忙。希望妳能借給我20只船,每只船上30個軍士,船要用青布慢子遮起來,還要壹千多個草把子,排在船兩邊。不過,這事千萬不能讓周瑜知道。”

魯肅答應了,並按諸葛亮的要求把東西準備齊全。兩天過去了,不見壹點動靜,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地請魯肅壹起到船上去,說是壹起去取箭。魯肅很納悶。 諸葛亮吩咐把船用繩索連起來向對岸開去。那天江上大霧迷漫,對面都看不見人。

當船靠近曹軍水寨時,諸葛亮命船壹字兒擺開,叫士兵擂鼓吶喊。曹操以為對方來進攻,又因霧大怕中埋伏,就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雨點般的箭紛紛射在草把子上。過了壹會,諸葛亮又命船掉過頭來,讓另壹面受箭。?

太陽出來了,霧要散了,諸葛亮令船趕緊往回開。這時船的兩邊草把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滿了箭,每只船上至少五、六千支,總***超過了十萬支。魯肅把借箭的經過告訴周瑜時,周瑜感嘆地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不如他。”

6、借刀殺人

春秋末期,齊簡公派國書為大將,興兵伐魯。魯國實力不敵齊國,形勢危急。孔子的弟子子貢分析形勢,認為唯吳國可與齊國抗衡,可借吳國兵力挫敗齊國軍隊。於是子貢遊說齊相田常。田常當時蓄謀篡位,急欲鏟除異己。

子貢以“憂在外者攻其弱,憂在內者攻其強”的道理,勸他莫讓異己在攻弱魯中輕易主動,擴大勢力,而應攻打吳國,借強國之手鏟除異己。田常心動,但因齊國已作好攻魯的部署,轉而攻吳怕師出無名。

子貢說:“這事好辦。我馬上去勸說吳國救魯伐齊,這不是就有了攻吳的理由了嗎?”田常高興地同意了。子貢趕到吳國,對吳王夫差說:“如果齊國攻下魯國,勢力強大,必將伐吳。大王不如先下手為強,聯魯攻齊,吳國不就可抗衡強晉,成就霸業了嗎?”

子貢馬不停蹄,又說服趙國,派兵隨吳伐齊,解決了吳王的後顧之憂。子貢遊說三國,達到了預期目標,他又想到吳國戰勝齊國之後,定會要挾魯國,魯國不能真正解危。於是他愉偷跑到晉國,向晉定公陳述利害關系:吳國伏魯成功,必定轉而攻晉,爭霸中原。勸晉國加緊備戰,以防吳國進犯。

公元前484年,吳王夫差親自掛帥,率十萬精兵及三千越兵攻打齊國,魯國立即派兵助戰。齊軍中吳軍誘敵之計,陷於重圍,齊師大敗,主帥國書及幾員大將死於亂軍之中。

齊國只得請罪求和。夫差大獲全勝之後,驕狂自傲,立即移師攻打晉國。晉國因早有準備,擊退吳軍。子貢充分利用齊、吳、越、晉四國的矛盾,巧妙周旋,借吳國之刀”,擊敗齊國;借晉國之“刀”,滅了吳國的威風。魯國損失微小,卻能從危難中得以解脫。

7、李代桃僵

春秋時期,晉國大奸臣屠岸賈鼓動晉景公滅掉於晉國有功的趙氏家族。屠岸賈率三千人把趙府團團圍住,把趙家全家老小,殺得壹個不留。幸好趙朔之妻莊姬公主已被秘密送進宮中。屠岸賈聞訊必欲趕盡殺絕,要晉景公殺掉公主。

景公念在姑侄情分,不肯殺公主。公主已身懷有孕,屠岸賈見景公不殺她,就定下斬草除根之計,準備殺掉嬰兒。公主生下壹男嬰,屠岸賈親自帶人入宮搜查,公主將嬰兒藏在褲內,躲過了搜查。屠岸賈估計嬰兒已偷送出官,立即懸賞緝拿。?

趙家忠實門客公孫杵臼與程嬰商量救孤之計:如能將壹嬰兒與趙氏孤兒對換,我帶這壹嬰兒逃到首陽山,妳便去告密,讓屠賊搜到那個假趙氏遺孤,方才會停止搜捕,趙氏嫡脈才能保全。程嬰的妻子此時正生壹男嬰,他決定用親子替代趙氏孤兒。

他以大義說服妻了忍著悲痛把兒子讓公孫杵臼帶走。程嬰依計,向屠岸賈告密。屠岸賈迅速帶兵追到首陽山,在公孫杵臼居住的茅屋,搜出—個用錦被包裹的男嬰。於是屠賊摔死了嬰兒。他認為已經斬草除很,放松了警戒。

在忠臣韓厥的幫助下,壹個心腹假扮醫生,入宮給公主看病,用藥箱偷偷把嬰兒帶出宮外,程嬰已經聽說自己的兒子被屠賊摔死,強忍悲痛,帶著孤兒逃往外地,過了十五年後,孤兒長大成人,知道自己的身世後,在韓厥的幫助下,兵戈討賊,殺了奸臣屠岸賈,報了大仇。?

程嬰見趙氏大仇已報,陳冤已雪,不肯獨享富貴,拔劍自刎,他與公孫杵臼合葬壹墓,後人稱“二義冢”。他們的美名千古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