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八字成語 - 又氣又惱的成語有哪些?

又氣又惱的成語有哪些?

壹 形容又急又氣大發脾氣的樣子的成語,(五個)

大發雷霆、惱羞成怒、氣急敗壞、暴跳如雷、火冒三丈。

壹、大發雷霆

釋義:霆:暴雷;雷霆:震耳的雷聲。形容大發脾氣;高聲怒斥別人。

出自:明 淩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5卷:“陳秀才大發雷霆。”

示例:我看老總在辦公室裏大發雷霆,我就沒敢走進去。

二、惱羞成怒

釋義:惱:氣惱;羞:羞臊。指由於氣惱、羞臊而大怒。

出自: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六回:“那撫臺見是如此,知道王協臺有心瞧他不起,壹時惱羞成怒。”

示例:他惱羞成怒,打了兒子壹耳光。

三、氣急敗壞

釋義:上氣不接下氣;狼狽不堪;慌張失措的樣子。形容羞怒、狼狽的樣子。

出自: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五回:“只見數個小嘍羅氣急敗壞,走到山寨裏叫道:‘苦也!苦也!’”

示例:上午的心血全被妹妹破壞了,方蘭氣急敗壞地將妹妹訓斥了壹頓。

四、暴跳如雷

釋義:暴:急躁;發怒。蹦跳發怒;好像打雷壹樣猛烈。

出自: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嚴貢生越發惱得暴跳如雷。”

示例:遇到不開心的事,暴跳如雷只能害己,傷不了別人。

五、火冒三丈

釋義:怒火上升三丈高。形容十分憤怒。

出自: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壹部:“她壹句話把他說得跳起來,火冒三丈。”

示例:妳太愛發脾氣,動不動火冒三丈,這樣怎麽能搞好同誌關系,幹好社會工作?

二 又羞又氣的成語有哪些

惱羞成怒

氣急敗壞

三 帶惱的成語有哪些

帶惱的成語有哪些 :

惱羞成怒、

自尋煩惱、

春色惱人、

煩天惱地、

暗氣暗惱

四 形容“很著急而又生氣”的成語有哪些

形容“很著急而又生氣”的成語有以下幾個:

怒火沖天nù huǒ chōng tiān 形容憤怒之內極,無法抑制。例句:容程娘子怒火沖天,不顧壹切地沖向狗子拚命,卻被狗子壹把抓住。

暴跳如雷bào tiào rú léi 暴:暴烈,急躁。 急怒叫跳,像打雷壹樣猛烈。形容又急又怒,大發脾氣的樣子。例句:嚴貢生越發惱得暴跳如雷。

惱羞成怒nǎo xiū chéng nù 因又惱又羞而大發脾氣。例句:聽了大家的批評,他非但不虛心接受,反而惱羞成怒,拂袖而去。

怒發沖冠nù fà chōng guān 指憤怒得頭發直豎,頂著帽子。形容極端憤怒。例句:戰士們看到班長犧牲了,壹個個怒發沖冠,發誓為班長報仇。

勃然變 *** ó rán biàn sè 勃然:突然地。變色:變了臉色。突然生氣,變了臉色。例句:聽了他的話,大王勃然變色。

五 表示“非常生氣”的成語有哪些

怒火沖天、大發雷霆、惱羞成怒、氣急敗壞、暴跳如雷

六 形容很生氣的成語有哪些

形容很生氣的成語有:怒發沖冠、怒不可遏、惱羞成怒、疾言厲色、令人發指。

1、怒發沖冠[nù fà chōng guān]:指憤怒得頭發直豎,頂著帽子。形容極端憤怒。

[出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上沖冠。”

2、怒不可遏[nù bù kě è]:遏:止。 憤怒地難以抑制。形容十分憤怒。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十七回:“卻說賈大少爺正在自己動手掀王師爺的鋪蓋;被王師爺回來從門縫裏瞧見了;頓時氣憤填膺;怒不可遏。”

3、惱羞成怒[nǎo xiū chéng nù]:因又惱又羞而大發脾氣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六回:“知道王協臺有瞧他不起;壹時惱羞成怒。”

4、疾言厲色[jí yán lì sè]:疾:急速。說話急躁,臉色嚴厲。形容對人發怒說話時的神情。

[出處]《後漢書·劉寬傳》:“雖在倉卒;未嘗疾言遽色。”

5、令人發指[lìng rén fà zhǐ]:發指:頭發豎起來,形容極為憤怒。使人頭發都豎起來了。形容使人極度憤怒。

[出處]清·嶺南羽衣女士《東歐女豪傑》:“歷年以來;不知害了我們多少同誌;說來真真令人發指!”

七 惱的成語有哪些

惱的成語有哪些 :自尋煩惱、惱羞成怒、暗氣暗惱、春色惱人、煩天惱地

八 惱有什麽成語有哪些

惱的成語只有七個:懊惱澤家,自尋煩惱,惱羞變怒,羞惱成怒,惱羞成怒,暗氣暗惱回,客塵答煩惱

詳細解釋:

壹:懊惱澤家[ ào nǎo zé jiā ]

鷓鴣啼叫聲。

前蜀 韋莊 《鷓鴣詩》:“懊惱澤家非有恨,年年長憶鳳城歸。”自註:“懊惱澤家,鷓鴣之音也。”

二:自尋煩惱[ zì xún fán nǎo ]

自找的煩悶苦惱。意思是,本來不該有煩悶苦惱。

三:惱羞變怒[ nǎo xiū biàn nù ]

由於羞愧到了極點,下不了臺而發怒。同“惱羞成怒”。

四:羞惱成怒[ xiū nǎo chéng nù ]

因羞愧惱恨而發怒。《紅樓夢》第七壹回:“這婆子,壹則吃了酒,二則被這丫頭揭著弊病,便羞惱成怒了。” 魯迅 《二心集·“好 *** 主義”》:“倘這醫生羞惱成怒,喝道:‘妳嘲笑我的好藥料主義,就開出妳的藥方來!’那就更是大可笑的‘現狀’之壹。”

五:惱羞成怒[ nǎo xiū chéng nù ]

因又惱又羞而大發脾氣

六:暗氣暗惱[ àn qì àn nǎo ]

受了氣悶在心裏。

七:客塵煩惱[ kè chén fán nǎo ]

指能染汙心性之無明等外來煩惱。

九 形容壹個人又氣又恨而出發的成語

惱羞成怒

nǎo xiū chéng nù

解釋由於羞愧到了極點,下不了臺而發怒。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壹回:“烏額拉布見田小辮子說出這樣的話來,便也惱羞成怒。”

結構主謂式。

用法含貶義;壹般指人下不了臺而發怒。壹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辨形惱;不能寫作“腦”。

近義詞義憤填膺、惱羞變怒

反義詞心平氣和

例句聽了大家的批評;他非但不虛心接受;反而~;拂袖而去。

十 又氣又惱,又不能聲張出去的詞語是什麽

忍氣吞聲

解釋:忍氣:受了氣不發作;吞聲:不敢出聲。指受了氣勉強忍耐,有話不敢說出來。

出自:元·楊顯之《瀟湘雨》第四折:“從今後忍氣吞聲,再不敢嚎啕痛哭。”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