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釋義
指再度出任要職。也比喻失勢之後又重新得勢。
出 處
唐·杜甫《暮秋……呈蘇渙侍禦》:“無數將軍西第成;早作丞相東山起。”
例 句
失敗了,只要不灰心喪氣,壹切從頭開始,重整旗鼓,就有~的希望。
近反義詞
近義詞
死灰復然 重振旗鼓 卷土重來 死灰復燃 大張旗鼓
反義詞
壹蹶不振
典 故
公元383年八月,苻堅親自帶領八十七萬大軍從長安出發。向南的大路上,煙塵滾 滾,步兵、騎兵,再加上車輛、馬匹、輜重,隊伍浩浩蕩蕩,差不多拉了千把裏長。
過了壹個月,苻堅主力到達項城(在今河南沈丘南),益州的水軍也沿江順流東下,黃河北邊來的人馬也到了彭城(今江蘇徐州市),從東到西壹萬多裏長的戰線上,前秦水陸兩路進軍,向江南逼近。
這個消息傳到建康,晉孝武帝和京城的文武官員都著了慌。晉朝軍民都不願讓江南陷落在前秦手裏,大家都盼望宰相謝安拿主意。
謝安是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士族,年青的時候,跟王羲之是好朋友,經常在會稽東山遊覽山水,吟詩談文。他在當時的士大夫階層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認為他是個挺有才幹的人。但是他寧願隱居在東山,不願做官。有人推舉他做官,他上任壹個多月,就不想幹了。當時在士大夫中間流傳著壹句話:“謝安不出來做官,叫百姓怎麽辦?”,到了四十多歲的時候,他才重新出來做官。因為謝安長期隱居在東山,所以後來把他重新出來做官這樣的事稱為“東山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