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不走捷徑的成語如下:
1.壹步壹個腳印:比喻做事踏實,成功不是壹朝壹夕的,沒有捷徑可走,只能壹點壹滴腳踏實地的努力。
2.行不由徑:指走路不抄小道。比喻為人正直,辦事遵循正道。
3.獨行踽踽:形容壹個人那獨地行走,不依靠他人。
行不由徑的介紹:
行不由徑(拼音:xíng bù yóu jìng)是壹個成語,最早出自於先秦·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論語·雍也》。行不由徑(徑:小路)指走路不抄小道。比喻為人正直,辦事遵循正道。主謂式結構,含褒義;在句中壹般作謂語、定語。
成語寓意:
周朝實行井田制,壹塊田劃井字分為九塊,中間那壹塊是公田,收成歸國家所有,周圍的八塊是私田,收成歸個人所有。井田以外的叫路,以內的叫徑。
按周禮,人可以在路上行走,但是不能隨便走進別人井田裏的小徑,因為這是屬於個人的領地,穿行於小徑的行為是不合禮的。朱熹曾註釋,“不由徑,則動必以正,而無見小欲速之意可知。
非公事不見邑宰,則其有以自守,而無枉己徇人之私可見矣。”意思就是從淡臺滅明不抄小道、不放縱小私小欲,在這些小事上就可以體現出他做事定會正大光明,從不私下求見邑宰,避免徇私事情的發生,可以看出其嚴以律己的高尚品格。
“行不由徑”雖然是生活中壹個細節,卻反映了淡臺滅明“為人公正無私”的品質。成語告訴人們,如果人人都能像淡臺滅明壹樣嚴守規矩,從“行不由徑”之類的小事做起,個人雖然增加了壹些麻煩,多走了幾步路,但社會秩序得到了維護,大家得到了方便;反之,如果人人都圖方便、走捷徑、占便宜,那麽社會就亂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