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八字成語 - 關於物理光學的成語(要15個)名人名言也可以,要寫出是什麽現象

關於物理光學的成語(要15個)名人名言也可以,要寫出是什麽現象

中國的古詩詞、成語和俗語中蘊含著豐富的物理知識,在此我們***同了解古詩詞、成語和俗語中的光學知識,以加深對光現象的理解.

 壹、光沿直線傳播

 1.坐井觀天

 解析:在井底的青蛙看到的天空很小,是由於光的直線傳播造成的.

 2.立竿見影

 解析:在陽光下豎起竹竿,立刻就看到影子,正是由於光沿直線傳播,竹竿擋住光線才形成影子.

 3.壹葉障目,不見泰山.

 解析:壹片樹葉擋住了眼睛,連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見.運用的就是光沿直線傳播的知識.

 4.綠樹濃陰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出自晚唐詩人高駢的《山亭夏日》)

 解析:詩句中“濃陰”的形成說明了光的直線傳播;而“樓臺倒影”則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虛像.

 5.峰多巧障日,江遠欲浮天.(出自宋代蘇軾的《遊蔣山》)

 解析:“峰多巧障日”為什麽太陽光會被山峰擋住,光的直線傳播造成的.

 6.排雲數峰出,漏日半江明.(出自宋代楊萬裏的《泊樟鎮》)

 解析:詩句大意是,為什麽要推開山腰的浮雲,才能看到峰頂,陽光只能從雲縫中穿出照亮江面.都利用了光沿直線傳播.

 二、光的反射

 1.鏡花水月

 解析:物體在水和鏡中成的像都是虛像,因此說在水中撈不到月亮,在鏡中摘不到花.

 2.豬八戒照鏡子,裏外不是人.

 解析:根據平面鏡成像的規律,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大小相等,物像對稱,因此豬八戒看到的像和自己壹模壹樣,仍然是個豬像,自然就“裏外不是人了”.

 3.玉不琢不成器

 解析:玉石沒有研磨之前,其表面凸凹不平,光線發生漫反射,玉石研磨以後,其表面平滑,光線發生鏡面反射.

 4.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出自唐代李白的《月下獨酌》)

 解析:“舉杯邀明月”說明月亮在酒杯中形成壹個虛像,涉及平面鏡成像.

 5.寶釵好耀首,明鏡可鑒形.(出自漢代秦嘉的《贈婦》)

 解析:“寶釵好耀首”說明通過珠寶首飾的反射後的光線進入人眼中,顯得格外耀眼;“明鏡可鑒形”利用了平面鏡成像知識.

 6.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出自《春山夜月》)

 解析:“掬水月在手”水中為什麽會有月亮,涉及到的物理知識是平面鏡成像.

 7.皓月千裏,浮光躍金,靜影沈璧(出自宋代範仲淹的《嶽陽樓記》)

 解析:“皓月”是因為反射了太陽光,月亮本身不發光;“浮光躍金”指太陽光被水面反射了,看上去湖面泛起金光;“靜影沈璧”是反射形成的虛像.

 8.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出自唐代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解析;“江清月近人”是指月亮在水中形成壹個虛像,作者感覺與月亮虛像的距離很近.其實不符合科學道理的,因為平面鏡成像特點是物像到鏡面的距離相等,故並沒有“近人” .

 三、光的折射

 1.海市蜃樓

 解析:光經過密度不均勻的空氣產生折射現象,所看到的是虛像.

 2.壹滴水可見太陽,壹件事可見精神.

 解析:壹滴水相當於壹個凸透鏡,根據凸透鏡成像規律,透過壹滴水可以有太陽的實像.

 3.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出自唐代王維的《使至塞上》)

 解析:作者看到的“落日”並不是實際的太陽,而是光經過不均勻的大氣時發生了折射形成的虛像,太陽的實際位置在地平線以下.

 4.潭清疑水淺,荷動知魚散.(出自唐代儲光羲的《釣魚灣》)

 解析:“潭清疑水淺”是指潭水清澈見底,使人懷疑它很淺,是因為光從水進入空氣時,發生了折射的緣故,我們看到的是潭底的虛像.

 四、光的色散

 1.夕陽返照桃花塢,柳絮飛來片片紅.(出自清代牛應之的《雨窗消意圖》)

 解析:柳絮本來是白的,而詩中卻說是“片片紅”.其原因是太陽光由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色光組成,紅色的桃花反射紅光,吸收其他色光,當柳絮穿過壹片紅色的桃花林時,只有紅光被反射出來,反射出來的紅光照到白色的柳絮上,柳絮自然呈現出淡淡的紅色.

 2.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出自唐代崔護的《題都城南莊》)

 解析:我們看到物體的顏色是由其反射色光的顏色決定.紅色的桃花只反射紅光,紅光反射到人面上,人面看起來也變成了紅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