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八字成語 - 成語接龍此起彼伏

成語接龍此起彼伏

伏首貼耳

拼音:fú shǒu tiē ěr

解釋:畏縮恐懼的樣子。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誌異·馬介甫》:“萬石不言,惟伏首貼耳而泣。”

近義詞:俯首帖耳

語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指非常馴服的樣子

伏處櫪下

拼音:fú chǔ lì xià

解釋:櫪:馬房。象老馬壹樣,壹輩子都困守在馬房裏,見聞不廣。

出處:清·吳趼人《俏皮話·雞》:“若汝等伏處櫪下,眼界不開,而將來仍不免壹殺,何苦我之得開眼界而死者哉。”

伏低做小

拼音:fú dī zuò xiǎo

解釋:處於低下卑微的地位。形容低聲下氣,巴結奉承。

出處:元·李文蔚《圯橋進履》第二折:“我又索含容折節,屈脊躬身,伏低做小,跪膝在塵埃。”

示例:若召到蜀中,以部曲待之,劉備安肯~?若以客禮待之,又壹國不容二主。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回

近義詞:做小伏低、巴結奉承

語法:作謂語、定語;指甘願處於低下的地位

伏地聖人

拼音:fú dì shèng rén

解釋:指在某壹方面略有知識就逞能的人。

伏而咶天

拼音:fú ér shì tiān

解釋:咶:以舌舔物。伏地以舌舔天。比喻所行與所求不壹致,無法達到目的。

出處:《荀子·仲尼》:“辟之是猶伏而咶天,救經而引其足也。”

近義詞:恰得其反、背道而馳

語法:作謂語;指無法達到目的

伏法受誅

拼音:fú fǎ shòu zhū

解釋:伏法:由於違法而受處死刑;誅:殺死。犯法被殺。

出處: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假令仆伏法受誅,若九牛壹毛,與螻蟻何以異?”

語法:作謂語、賓語;用於案件等

伏伏臘臘

拼音:fú fú là là

解釋:極其順服的樣子。

示例:他被母老虎收拾得~。

近義詞:服服帖帖

語法:作定語、狀語;用於口語

伏閣受讀

拼音:fú gé shòu dú

解釋:形容恭敬受教。

出處:《後漢書·曹世叔妻傳》:“時《漢書》始出,多未能通者,同群馬融,伏於閣下從昭受讀。”

伏虎降龍

拼音:fú hǔ xiáng lóng

解釋:伏:屈服;降:用用威力使屈服。用威力使猛虎和惡龍屈服。形容力量強大,能戰勝壹切敵人和困難。

出處:南朝·梁·慧皎《梁高僧傳》卷十:“能以秘咒咒下神龍。”唐·道宣《續高僧傳·習禪壹·僧稠》:“聞兩虎交鬥,咆響振巖,乃以錫杖中解,各散而去。”

示例:學師父~,跨鸞乘鳳。 ★元·馬致遠《任風子》第二折

近義詞:降龍伏虎

語法:作賓語、定語;指人本事大

伏節死義

拼音:fú jié sǐ yì

解釋:伏節:堅守節操而死;死義:為正義而死。為堅守節操和正義而死。

出處:《史記·汲鄭列傳》:“好直諫,守節死義,難惑以非。”

伏節死誼

拼音:fú jié sǐ yì

解釋:伏節:堅守節操而死;死誼:為情誼而死。指堅守節操,致死不相負。

出處:《漢書·講葛豐傳》:“今以四海之大,曾無伏節死誼之臣。”

伏龍鳳雛

拼音:fú lóng fèng chú

解釋:伏龍:(臥龍)諸葛孔明。鳳雛:龐士元。兩人都是漢末三國時期著名的謀略家,軍事家。後指隱而未現的有較高學問和能耐的人。

出處:《三國誌·蜀誌·諸葛亮傳》裴松之註引《襄陽記》:“劉備訪世事於司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伏龍、鳳雛。’備問為誰,曰:‘諸葛孔明、龐士元也。’

示例:明·程登吉《幼學瓊林》第四卷:“~,司馬徽稱孔明龐士元之奇。”

語法:作賓語、定語;指能人

伏鸞隱鵠

拼音:fú luán yǐn hú

解釋:伏鸞、隱鵠分別是三國時期魏國鄧艾和陸雲的別號。後泛指隱居的賢人。

伏屍百萬

拼音:fú shī bǎi wàn

解釋:伏在地上的屍體有壹百萬。形容死傷慘重。

出處:《戰國策·魏策四》:“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裏。”

伏屍百萬,流血千裏

拼音:fú shī bǎi wàn,liú xuè qiān lǐ

解釋:伏在地上的屍體有壹百萬,流出的血淌了壹千裏。形容死傷慘重。

出處:《戰國策·魏策四》:“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裏。”

示例:章炳麟《駁革命駁議》:“彼所以侈陳維新,諱言革命者,非謂革命之舉,必~,大蹂大搏,以與兇頑爭命。”

近義詞:伏屍流血

語法:作謂語、定語;用於戰爭等

伏屍流血

拼音:fú shī liú xuè

解釋:伏屍:橫屍在地。指人死亡。形容殺人眾多。

出處:東漢·班固《漢書·主父偃傳》:“古之人君壹怒必伏屍流血,故聖王重行之。”

示例:天賜六年,天文多變,占者雲當有逆臣~。

★《魏書·昭成子孫列傳》

近義詞:伏屍百萬,流血千裏

語法:作謂語、定語;用於戰爭等

伏首帖耳

拼音:fú shǒu tiē ěr

解釋:伏:俯伏;帖:帖伏,順從。低著頭,耷拉著耳朵。形容卑躬屈膝非常馴服的樣子。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誌異·馬介甫》:“萬石不言,惟伏首貼耳而泣。”何垠註:“伏首帖耳,狗畏人貌。”

近義詞:俯首帖耳

語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指非常馴服的樣子

伏維尚饗

拼音:fú wéi shàng xiǎng

解釋:舊時祭文中的套語。意思是恭敬地請妳來吃。後用做死亡的戲謔說法。

出處:唐·陳子昂《祭韋府君文》:“嗚呼哀哉,伏維尚饗。”

示例:王祿多說了幾句話,漸漸有聲無氣,挨到黃昏,只有出的氣,沒有入的氣,嗚呼哀哉,~。 ★明·淩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壹

語法:作分句;用於死亡的諷刺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