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個周易成語:否極泰來、出神入化、群龍無首、革故鼎新、應天順人、殊途同歸、滿腹經綸、匪夷所思、積善之家,必有余慶、見仁見智。
1、否極泰來
釋義:“否”“泰”為卦名。天地交,即天地相互作用,謂之“泰”,不交謂之“否”;“泰”則亨通,“否”則失利。意思是事物發展到壹定程度,也就是達到壹個關節點,就要向著它的對立面轉化,壹事物變成另壹事物。後來便常用“否極泰來”形容情況從壞轉好。
2、出神入化
釋義:神,神妙;化,化境,極高超的境界。出神入化,超越神妙,入於化境,形容技藝達到極高的境界。
3、群龍無首
釋義:首,頭,引申為領袖。壹群龍沒有壹個領頭的。比喻眾人會集,沒有領頭人,無法統壹行動。
4、革故鼎新
釋義:革,《周易》卦名,意為變革。鼎是烹飪器皿,能使食物由生變熟,由硬變軟,故引申有更新之意。革故鼎新,意為破舊立新,舊指朝政變革或改朝換代,現泛指除去舊的,建立新的。
5、應天順人
釋義:應、順,順應、順從;天,舊指心目中的上帝。順應天命,順從人心。舊時常用以頌揚建立新的朝代,中國古人認為朝代的更叠、政治的變革,是天意和人心***同作用的結果。後應天順人演變成為封建社會帝王登基時常用的套話。
6、殊途同歸
釋義:原作“同歸殊途”,意謂通過不同道路,達到壹個目標。孔子曾經說過,天下的人,最後都回到同壹個地方,但走的路不同;天下的道理,本來是壹致的,但人們卻有種種的思慮。
7、滿腹經綸
釋義:經綸,治理絲縷,理出絲緒叫“經”,編絲成繩叫“綸”。滿腹經綸泛指人很有學問,形容人極有才幹和智謀。
8、匪夷所思
釋義:夷,平常;匪夷,不是壹般人。匪夷所思,不是壹般人所能想像,形容人的思想、言談、技藝、事情等離奇,超出尋常,也形容所見事物的離奇或復雜。
9、積善之家,必有余慶
釋義:積善,積累善舉,指經常做好事;余慶,遺留福澤。舊時指經常行善的人家,壹定會給子孫留下幸福。也就是所謂善有善報。
10、見仁見智
釋義:對同壹事物,因各人觀察的角度不同,看法不壹致,就叫“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簡作“見仁見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