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末年,秦國采取遠交近攻的政策,不斷並吞鄰近的國家,好擴大自己的領土。其中,秦國曾經三次進攻魏國,占領魏國許多的土地,魏國軍民也傷亡慘重。
有壹回,秦國又派乒攻打魏國,魏國於是請韓、趙兩國援助,可惜兵力太弱,最後還是被打敗。大將段幹子提議把南陽割讓給秦國求和,戰略家蘇代卻持反對的意見,他說:“秦國想並吞魏國,只割讓土地是無法滿足秦國的野心,就像抱著柴火去救火,柴沒燒完,火是不會滅的。”
可是魏王不聽蘇代的勸阻,還是把南陽割讓給秦國求和。最後真的就像蘇代說的壹樣,秦國根本不滿足,仍然繼續攻打魏國,掠奪了魏國更多城池,最後弱小的魏國就被秦國消滅了。
2.名落孫山
宋朝時期有壹位名叫孫山的人,為人聰明又幽默,非常喜歡說笑話。有壹次,他去京城參加考試,鄰居有位吳先生的兒子也跟他壹起去,那位父親壹直拜托孫山要多多照顧他的兒子。到了京城以後,兩人住在壹起,也壹起進了考場。但放榜的時候,孫山得了最後壹名,而鄰居的兒子則沒考上。而鄰居的兒子心裏很難過,於是決定留下來準備參加下壹次的考試。孫山壹回到家中,鄉親都跑來探望他,並且很關心地問他考的如何?鄰居吳先生也跑來問他兒子的考試情況。
孫山笑了笑,回答他說:“妳的兒子還在京城呢!”鄰居急著問:“為什麽呢?我兒子到底有沒有考中?”孫山看了他也不直接回答,只說:“解名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這句話的意思是,在考生的榜單上,最後壹名是我孫山,妳的兒子還在我的後面,那麽當然就是沒有考中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