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奇技淫巧(qí jì yín qiǎo):指新奇的技藝和作品。出自《尚書·泰誓下》:“作奇技淫巧,以悅婦人。”
2. 神乎其技(shén hū qí jì):形容技藝或手法十分高明。出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壹回:“他仗著這個法子去拐騙金銀,又樂得人人甘心被他拐騙,這才是神乎其技呢!”
3. 藝高膽大(yì gāo dǎn dà):形容大膽的手法來自高超的技藝。出自清·石玉昆第66回:“這正是藝高人膽大。蔣爺竟不慌不忙的答道:‘實是半路出家,何必施主追問呢?’”
4. 爐火純青(lú huǒ chún qīng):比喻功夫達到了純熟完美的境界。出自清·曾樸《孽海花》:“到了現在;可已到了爐火純青的氣候;正是弟兄們各顯身手的時期。”
5. 登峰造極(dēng fēng zào jí):登上頂峰,意指到達最高點。比喻精絕的造詣。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不知便可登峰造極否?”
2. 表示技藝高超的四字成語
良工巧匠 良工:手藝精良的工人;巧匠:技藝精巧的匠人.指技藝高超的工匠.
神工鬼斧 象是鬼神制作出來的.形容藝術技藝高超,不是人力所能達到的.
應弦而倒 隨著弓弦的聲音而倒下.形容射箭技藝高超.
才高行潔 才智高超,操行純潔.
材高知深 材:通“才”.知:通“智”.才能出眾,智慧高超.
超超玄著 超超:形容高超;玄:微妙;著:明顯.言論、文辭高妙明切.
超然物外 超:高超脫俗;物外:世外.超出世俗生活之外.引申為置身事外.
出神入化 神、化:指神妙的境域.極其高超的境界.形容文學藝術達到極高的成就.
踔絕之能 踔絕:高超.高超的本領、才能.
鬼斧神工 象是鬼神制作出來的.形容藝術技巧高超,不是人力所能達到的.
換鬥移星 改變星鬥的位置.比喻手段高超,神通廣大.
箭不虛發 虛:空.形容箭術高超,百發百中.
矯矯不群 矯矯:翹然出眾的樣子;群:與眾不同.形容高超出眾,不同壹般.
良工巧匠 良工:手藝精良的工人;巧匠:技藝精巧的匠人.指技藝高超的工匠.
妙手偶得 技術高超的人,偶然間即可得到.也用來形容文學素養很深的人,出於靈感,即可偶然間得到妙語佳作.
妙手丹青 妙手:技能高超的人;丹青:繪畫的顏料,比喻繪畫的藝術.指優秀的畫家.
神工鬼斧 象是鬼神制作出來的.形容藝術技藝高超,不是人力所能達到的.
神通廣大 神通:原是佛家語,指神奇的法術.法術廣大無邊.形容本領高超,無所不能.
運斤成風 運:揮動;斤:斧頭.揮動斧頭,風聲呼呼.比喻手法純熟,技術高超.
卓有成效 卓:卓越,高超.有突出的成績和效果.
壹箭雙雕 原指射箭技術高超,壹箭射中兩只雕.後比喻做壹件事達到兩個目的.
高情逸興 清高超逸的情致.
運用之妙,存乎壹心 意思是擺好陣勢以後出戰,這是打仗的常規,但運用的巧妙靈活,全在於善於思考.指高超的指揮作戰的藝術.
暗度金針 度:通“渡”,過渡,引申為傳授.金針:傳說有名叫鄭采珠的姑娘,七夕祭織女,織女送她壹根金針,從此她刺繡的技能更為精巧;後因以比喻秘訣.暗中將高超的技藝傳授給別人.又借指幕後交易.
3. 有哪些形容手藝好的詞語巧奪天工, 鬼斧神工, 爐火純青 ,出神入化, 登峰造極 。
1,巧奪天工,讀音:qiǎo duó tiān gōng ,釋義:巧,精巧;奪,勝過、壓倒。意為人工的精巧勝過天然,借以形容技藝十分巧妙,專指人工的精巧勝過天然制成。出處:晉·郭璞《葬書》:"微妙在智,觸類而長,玄通陰了,巧奪造化。"
2,鬼斧神工 ,拼音是guǐ fǔ shén gōng,形容建築、雕塑等技藝的精巧。也說神工鬼斧。出處:梓慶削木為鐻,鐻成,見者驚猶鬼神。魯侯見而問焉,曰:"子何術以為焉?"對曰:"臣工人,何術之有!雖然,有壹焉。臣將為鐻,未嘗敢以耗氣也,必齊以靜心。齊三日,而不敢懷慶賞爵祿;齊五日,不敢懷非譽巧拙;齊七日,輒然忘吾有四枝形體也。當是時也,無公朝,其巧專而外骨消;然後入山林,觀天性;形軀至矣,然後成見鐻,然後加手焉;不然則已。則以天合天,器之所以疑神者,其是與!"(《莊子·達生》)
3,爐火純青,讀音,ú huǒ chún qīng,釋義:原指道士煉丹成功時的火候。後用來比喻技藝或學問修養達到精粹完美的境界或做事情達到純熟的地步。在某領域上造詣十分高。出處:唐·孫思邈《四言詩》:"洪爐烈火,洪焰翕赫;煙示及黔,焰不假碧 。"
4,出神入化,拼音,chū shén rù huà,解釋:形容技藝高超達到了絕妙的境界。語出明.黃佐《翰林記.卷壹○.習書》:" 真所謂精能之至、出神入化者。"其他用例如清.李伯元《文明小史》第六十回:" 周之傑 先去打開手卷,見這個手卷畫著許多乞丐,也有弄蛇的,也有牽猴子的,約略數去,約有二十幾個,用筆真是出神入化, 平中丞 連連贊好。" 現.秦牧 《藝海拾貝·蝦趣》:"不知道這位老畫師是觀察了多少的活蝦,才能夠畫蝦畫得這樣出神入化的!"
5,登峰造極,拼音,dēng fēng zào jí,釋義:攀登到山峰的頂點。比喻學問、成就等達到了最高的境地。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不知便可登峰造極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