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壹大特色,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壹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為壹個整體來應用的,承擔主語、賓語、定語等成分。成語有很大壹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在用詞方面往往不同於現代漢語,它代表了壹個故事或者典故。下面是是我精心整理的臥薪嘗膽是什麽意思,請參考!
臥薪嘗膽是什麽意思 篇1成語:
臥薪嘗膽
拼音:
[wò xīn cháng dǎn]
解釋:
形容人刻苦自勵,立誌雪恥圖強,最後果真可以苦盡甘來。
出處:
蘇軾《擬孫權答曹操書》
舉例造句:
臥薪嘗膽為吞吳,鐵面槍牙是丈夫。
成語典故:
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派兵攻打越國,被越王勾踐打得大敗,闔閭也受了重傷,臨死前,囑咐兒子夫差要替他報仇。夫差牢記父親的話,日夜加緊練兵,準備攻打越國。 過了兩年,夫差率兵把勾踐打得大敗,勾踐被包圍,無路可走,準備自殺。這時謀臣文種勸住了他,說:“吳國大臣伯嚭貪財好色,可以派人去賄賂他。”勾踐聽從了文種的建議,就派他帶著珍寶賄賂伯嚭,伯嚭答應和文種去見吳王。
文種見了吳王,獻上珍寶,說:“越王願意投降,做您的臣下伺候您,請您能饒恕他。”伯嚭也在壹旁幫文種說話。伍子胥站出來大聲反對道:“人常說‘治病要除根’,勾踐深謀遠慮,文種、範蠡精明強幹,這次放了他們,他們回去後就會想辦法報仇的!”這時的夫差以為越國已經不足為患,就不聽伍子胥的勸告,答應了越國的投降,把軍隊撤回了吳國。
吳國撤兵後,勾踐帶著妻子和大夫範蠡到吳國伺候吳王,放牛牧羊,終於贏得了吳王的歡心和信任。三年後,他們被釋放回國了。
勾踐回國後,立誌發憤圖強,準備復仇。他怕自己貪圖舒適的生活,消磨了報仇的誌氣,晚上就枕著兵器,睡在稻草堆上,他還在房子裏掛上壹只苦膽,每天早上起來後就嘗嘗苦膽,門外的士兵問他:“妳忘了三年的恥辱了嗎?”他派文種管理國家政事,範蠡管理軍事,他親自到田裏與農夫壹起幹活,妻子也紡線織布。勾踐的這些舉動感動了越國上下官民,經過十年的`艱苦奮鬥,越國終於兵精糧足,轉弱為強。
而吳王夫差盲目力圖爭霸,絲毫不考慮民生疾苦。他還聽信伯嚭的壞話,殺了忠臣伍子胥。最終夫差爭霸成功,稱霸於諸侯。但是這時的吳國,貌似強大,實際上已經是走下坡路了。
公元前482年,夫差親自帶領大軍北上,與晉國爭奪諸侯盟主,越王勾踐趁吳國精兵在外,突然襲擊,壹舉打敗吳兵,殺了太子友。夫差聽到這個消息後,急忙帶兵回國,並派人向勾踐求和。勾踐估計壹下子滅不了吳國,就同意了。公元前473年,勾踐第二次親自帶兵攻打吳國。這時的吳國已經是強弩之末,根本抵擋不住越國軍隊的強勢猛攻,屢戰屢敗。最後,夫差又派人向勾踐求和,範蠡堅決主張要滅掉吳國。夫差見求和不成,才後悔沒有聽伍子胥的忠告,非常羞愧,就拔劍自殺了。
臥薪嘗膽是什麽意思 篇2參考資料壹:
臥薪嘗膽的故事
解釋
薪:柴草。形容刻苦自勵,發奮圖強。
成語故事
春秋末期,越王勾踐每壹天睡在柴草上,臨睡前,用舌頭舔舔鹿膽的苦味,以此來提醒自己過往苦日子,要發奮圖強,報仇復國。原來吳王夫差發兵打敗了越國,越王勾踐被捉來吳國當了馬夫,日夜侍候馬匹。對於壹個君王來說,這實在是十分難堪的。但是勾踐暗下決心,必須要恢復自己的國家,因此他沒有露出絲毫的抗拒神態,老老實實養馬。勾踐還裝出對夫差忠心耿耿的樣貌。用心替他駕馭馬車,態度謙卑。夫差認為勾踐真心歸順了,就放他回國。勾踐回國後,決心要使越國富強起來。他親自參加耕種,和百姓同甘***苦,他怕眼前的安逸消磨了誌氣,就“臥薪嘗膽”,還常自問:“妳忘了在吳國的恥辱嗎?”
勾踐又給吳王送去美女西施。吳王夫差就更加只顧吃喝玩樂,無心國政,弄得國家日漸衰弱。經過二十年的充分準備,勾踐看時機已經成熟,就在吳國沒有防備的狀況下,領兵把吳國打得大敗。夫差感到很羞愧,舉劍自刎而死。
參考資料二:
臥薪嘗膽的典故
吳王闔閭打敗楚國,成了南方霸主。吳國跟附近的越國(都城在今浙江紹興)素來不和。公元前496年,越國國王勾踐即位。吳王趁越國剛剛遭到喪事,就發兵打越國。吳越兩國在槜李(今浙江嘉興西南,槜音zuì)地方,發生壹場大戰。
吳王闔閭滿以為能夠打贏,沒想到打了個敗仗,自己又中箭受了重傷,再加上上了年紀,回到吳國,就咽了氣。
吳王闔閭死後,兒子夫差即位。闔閭臨死時對夫差說:"不好忘記報越國的仇。"夫差記住這個囑咐,叫人經常提醒他。他經過宮門,手下的人就扯開了嗓子喊:"夫差!妳忘了越王殺妳父親的仇嗎?"
夫差流著眼淚說:"不,不敢忘。"他叫伍子胥和另壹個大臣伯嚭(音pǐ)操練兵馬,準備攻打越國。過了兩年,吳王夫差親自率領大軍去打越國。越國有兩個很能幹的大夫,壹個叫文種,壹個叫範蠡(音lí)。範蠡對勾踐說:"吳國練兵快三年了。這回決心報仇,來勢兇猛。咱們不如守住城,不好跟他們作戰。"
勾踐不壹樣意,也發大軍去跟吳國人拼個死活。兩國的軍隊在太湖壹帶打上了。越軍果然大敗。越王勾踐帶了五千個殘兵敗將逃到會稽,被吳軍圍困起來。勾踐弄得壹點辦法都沒有了。他跟範蠡說:"懊悔沒有聽妳的話,弄到這步田地。此刻該怎樣辦?"
範蠡說:"咱們趕快去求和吧。"勾踐派文種到吳王營裏去求和。文種在夫差面前把勾踐願意投降的意思說了壹遍。吳王夫差想同意,但是伍子胥堅決反對。
文種回去後,打聽到吳國的伯嚭是個貪財好色的小人,就把壹批美女和珍寶,私下送給伯嚭,請伯嚭在夫差面前講好話。經過伯嚭在夫差面前壹番勸說,吳王夫差不顧伍子胥的反對,答應了越國的求和,但是要勾踐親自到吳國去。
文種回去向勾踐報告了。勾踐把國家大事托付給文種,自己帶著夫人和範蠡到吳國去。勾踐到了吳國,夫差讓他們夫婦倆住在闔閭的大墳旁邊壹間石屋裏,叫勾踐給他餵馬。範蠡跟著做奴仆的工作。夫差每次坐車出去,勾踐就給他拉馬,有壹次,夫差生病了,勾踐毛遂自薦,說自己能治夫差的病,但是夫差不讓勾踐接近他,勾踐只能嘗夫差的屎來治病,果然,夫差的病被勾踐治好了,這樣過了兩年,夫差認為勾踐真心歸順了他,就放勾踐回國。
勾踐回到越國後,立誌報仇雪恥。他唯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誌氣,在吃飯的地方掛上壹個苦膽,每逢吃飯的時候,就先嘗壹嘗苦味,還自己問:"妳忘了會稽的恥辱嗎?"他還把席子撤去,用柴草當作褥子。這就是之後人傳誦的"臥薪嘗膽"。
勾踐決定要使越國富強起來,他親自參加耕種,叫他的夫人自己織布,來鼓勵生產。正因越國遭到亡國的災難,人口大大減少,他訂出獎勵生育的制度。他叫文種管理國家大事,叫範蠡訓練人馬,自己虛心聽從別人的意見,救濟貧苦的百姓。全國的老百姓都巴不得多加壹把勁,好叫這個受欺壓的國家改變成為強國。
但是他成功以後,剪除了他夫人和文種,據說為的就是不讓人知道他曾嘗過糞便!
但是,也驗證了“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這句話能夠說放在哪個朝代都適用。
參考資料三:
臥薪嘗膽的故事
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憑著自己國力強大,領兵攻打越國。結果越國戰敗,越王勾踐於是被抓到吳國。吳王為了羞辱越王,因此派他看墓與餵馬這些奴仆才做的工作。越王心裏雖然很不服氣,但仍然極力裝出忠心順從的樣貌。吳王出門時,他走在前面牽著馬;吳王生病時,他在床前盡力照顧,吳王看他這樣盡心伺候自己,覺得他對自己十分忠心,最後就允許他回到越國。
越王回國後,決心洗刷自己在吳國當囚徒的恥辱。為了告誡自己不好忘記復仇雪恨,他每壹天睡在堅硬的木柴上,還在門上吊壹顆苦膽,吃飯和睡覺前都要品嘗壹下,為的就是要讓自己記住教訓。除此之外,他還經常到民間視察民情,替百姓解決問題,讓人民安居樂業,同時加強軍隊的訓練。
經過十年的艱苦奮鬥,越國變得國富兵強,於是越王親自率領軍隊進攻吳國,也成功取得勝利,吳王夫差羞愧得在戰敗後自殺。之後,越國又趁勝進軍中原,成為春秋末期的壹大強國。
拓展閱讀
說明:以下內容為本文主關鍵詞的百科內容,壹詞可能多意,僅作為參考閱讀內容,下載的文檔不包含此內容。每個關鍵詞後面會隨機推薦壹個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戶從多個垂直領域了解更多與本文相似的內容。
1、典故:典故是壹個漢語詞匯,拼音是diǎngù。壹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詩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來歷的詞語;三指具有教育意義且大眾耳熟能詳的公認的人物、事件。典故這個名稱,由來已久。出自《後漢書.東平憲王蒼傳》:“親屈至尊,降禮下臣,每賜宴見,輒興席改容,中宮親拜,事過典故。”典故示例:引用典故。典制和掌故;詩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來歷的詞語。泛指具有教育意義且大眾耳熟能詳的公認的人物,事件。典制和成例。故,故事,成例...必應搜索更多臥薪嘗膽的典故
2、越王勾踐:勾踐(?-前464年),姒姓,本名鳩淺(越國與中原各國語言不同,音譯為勾踐),會稽(今浙江省紹興市)人,《史記索隱》引《紀年》作菼執,春秋時期越國君主(前496年-前464年),春秋五霸之壹。公元前496年,越王勾踐即位。同年,在槜李大敗吳師。越王勾踐三年(公元前494年),被吳軍敗於夫椒,被迫向吳求和。三年後被釋放回越國,返國後重用範蠡、文種,臥薪嘗膽,使越國國力漸漸恢復起來。越王勾踐十五年(公元前482年),吳王夫差興兵參加黃池之會,為彰顯武力率精銳而出。越王勾踐抓住機會率兵而起,大敗吳師。夫差倉促與晉國定盟而返,與勾踐連戰慘敗,不得已與越議和。越王勾踐十九年(公元前478年),勾踐再度率軍攻打吳國,在笠澤之戰三戰三捷,大敗吳軍主力。越王勾踐二十四年(公元前473年),破吳都,迫使夫差自盡,滅吳稱霸,以兵渡淮,會齊、宋、晉、魯等諸侯於徐州,遷都瑯琊(今山東省青島市膠南區夏河城),成為春秋時期最後壹位霸主。
3、臥薪嘗膽:電視劇《臥薪嘗膽》賈壹平飾範蠡(12張)公元前496年,長江下遊的吳國和越國因小怨而爆發了壹場戰爭。戰爭在今浙江嘉興的沖積平原上進行。戰爭的統帥同是兩國的國王,吳軍曾是著有《三十六計》的用兵大師孫子所訓練出來的精銳之師。而越軍不僅人數少,且稚嫩年輕。電視劇《臥薪嘗膽》陳道明飾越王勾踐(20張)年輕的越王勾踐以範蠡為軍師,使吳軍大敗,年老的吳王也因傷重而亡。在吳國首輔大臣伍子胥的扶助下,年輕的夫差登上了王位。他發誓消滅越國。三年後,夫差率領雄兵攻伐越國。雙方交戰後,越敗吳勝,吳國大軍攻至越都會稽。文種買通離間吳國大臣伯嚭與夫差極力周旋,終於讓夫差動了懷仁之心,不滅越國。越國得以保存。勾踐率王後與範蠡入吳為奴。範蠡為存勾踐性命,出計讓勾踐放棄曾為王以及作為男人的全部尊嚴,從而博得了夫差的憐憫和同情,不準伍子胥殺掉已溫順如羔羊、木納如農夫的勾踐。為奴三年後,夫差生病。勾踐抓住良機,為夫差嘗糞而尋找病源,此舉徹底感化了夫差。又因勾踐被越。
4、伍子胥: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名員(壹作蕓,又有地方稱作贠(yún)),字子胥,楚國人,春秋末期吳國大夫、軍事家。以封於申,也稱申胥。伍子胥之父伍奢為楚平王子建太傅,因受費無極讒害,和其長子伍尚壹同被楚平王殺害。伍子胥從楚國逃到吳國,成為吳王闔閭重臣,是姑蘇城(今蘇州)的營造者,至今蘇州有胥門。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協同孫武帶兵攻入楚都,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屍三百,以報父兄之仇。吳國倚重伍子胥等人之謀,西破強楚、北敗徐、魯、齊,成為諸侯壹霸。伍子胥曾多次勸諫吳王夫差殺勾踐,夫差不聽。夫差急於進圖中原,率大軍攻齊,伍子胥再度勸諫夫差暫不攻齊而先滅越,遭拒。夫差聽信太宰伯嚭讒言,稱伍子胥陰謀倚托齊國反吳,派人送壹把寶劍給伍子胥,令其自殺。伍子胥自殺前對門客說:“請將我的眼睛挖出置於東門之上,我要看著吳國滅亡。”伍子胥死後九年,吳國為越國所滅。伍子胥的父親伍奢是楚國太子太傅,負責教導太子建,太子被費無忌所誣陷,伍奢也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