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不蔽風雨
釋義:蔽:遮蓋。不能遮風擋雨。形容房屋破爛簡陋。
出處:清 陳瑚《頑潭詩話 無悶謠》:“我有蔽廬,不蔽風雨。”
白話釋義:我有蔽廬,不能遮蔽風雨。
示例:經受了不蔽風雨的歷練,體味過含辛茹苦的生活,張雲泉在大風大浪中練就了過人的膽量和體力。
二、上漏下濕
釋義上:指屋頂;下:指地面。形容房屋破舊,不能蔽風雨。
出處:先秦 莊周《莊子 讓王》:“上漏下濕,匡坐而弦。”
白話釋義:房屋破舊,不能蔽風雨,端坐而弦。
示例:這樣的農村殘疾人還有很多,不蔽風雨,生活維艱,這個冬天,他們更需要我們的溫暖。
三、上雨旁風
釋義:形容家裏貧窮,房屋破舊。
出處:唐 韓愈《面海神廟碑》:“上雨旁風,無所蓋障。”
白話釋義:房屋破舊,沒有用什麽東西蓋住。
示例:據老人回憶,當時工人們住的是上雨旁風的草棚,吃的也幾乎全是雜糧,更別說吃什麽小菜和肉食了。
四、茅茨土階
釋義:茅草蓋的屋頂,泥土砌的臺階。形容房屋簡陋,或生活儉樸。
出處:晉 袁宏《後漢紀 光武帝紀壹》:“禮有損益,質文無常,茅茨土階,致其肅也。”
白話釋義:禮有增減,質樸無常,茅屋土階,導致其嚴肅的表情。
示例:戲完雜貨店老板,我飛快地轉入東邊的旮沓裏,左顧右盼的,終於在壹個茅茨土階的拐角裏看到壹個老頭。
五、茅室土階
釋義:茅草蓋的屋,泥土砌的臺階。形容房屋簡陋,生活儉樸。
出處: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班固傳》:“扶風掾李育,經明行著,教授百人,客居杜陵,茅室土階。”
白話釋義:扶風掾屬李育,經過第二行著,教授幾百人,客人在杜陵,茅草蓋的屋,泥土砌的臺階。
示例:在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關懷下,村裏有了上山的公路,而頂峰學校當年茅室土階的校舍也早已被三間寬敞明亮的紅磚青瓦房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