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葉偉民
我曾感嘆, 好文章都是相似的,爛稿各有各的爛, 例如“作文氣”。文病種種,以此為最兇狠和隱蔽,誰不浸淫過十來年的作文教育呢?
此等藩籬,有人免疫,有人開竅,有人卻如蝸牛背殼,走得慢還怨地硬,偶有忠言,耳朵還縮回殼裏。
說壹個學生(低於等於高三)寫東西作文氣自然是無意義的,相當於砸人飯碗,不厚道。但越往後,越發現 文氣的成熟與年齡真的關系不大, 筆落驚風雨的未必久經人事,堆砌辭藻強說愁的也未必是紅領巾少年。
那“作文氣”到底是種啥病呢?所謂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這絲絲縷縷中,以下五點癥狀,我看最值得說。
含辛茹苦的母親、嚴厲剛強的父親、無私奉獻的老師、慈祥可親的奶奶、語重心長的爺爺、憨厚老實的農民、天真無邪的孩子、剛正不阿的警察……熟悉嗎? 貧乏的形容詞,臉譜化的人物,套路化的情節, 在很多年裏,它們也許在妳的試卷上無往不利。
不過,人世萬千, 範式太易碎了。 富二代就不配寫文章了?老媽青春永駐、手挽LV就難以啟齒了?遇到個熊孩子、壞大媽的日子就無法言說了?
範式作文之所以頑強,壹是教育目的之故,二是教育方法所致。如有人想天下孩童都走得壹樣,統壹學步車就是了。於是,總有些巨嬰,或因懶惰,或因恐懼,多年後仍蹣跚於那方寸樂園。
應試作文的遺痕,看結構便知。 總分、分總、總分總,板塊間如刀削般工整分明。連詞和關聯詞還用得分外起勁——首先、其次、可見、此外、壹般來說,總而言之、綜上所述……
這種感覺就像壹個嚴謹有余的西裝男,哪哪講究,就是不可愛。
新手寫文章,愛拉大旗作虎皮,對內壯壯膽,對外嚇唬人。東拼西湊來壹卡車典故、成語、軼事、名人警句,嘩啦啦倒讀者跟前。瞧!我懂這麽多呢。
如果寫作也有“中二病”,以掉書袋為最常見。 工具多是生僻字詞、拼湊詩句、學術名詞和外語,假裝“信手拈來”壹番,好讓人不明覺厲。試著模仿幾句——
鬥名人也是壹癖,要不報菜名般抖大咖,要不來個冷門名人,以示博學。
賽警句更是多發癥了。有點狹路相逢,打不過就喊人的架勢。說到底還是不自信,生怕自己說不好讀者不買賬,於是搬幾塊大石頭來壓艙。不過,這東西有癮的,時間長了,那股圖書館走廊勵誌標語式的腔調就甩不掉了。
年輕的時候,渾身是火,把心緒燒得突突直冒,此乃自嗨;沸點的背面,還有冰點,某個瞬間覺得人間最是孤獨、空虛、寂寞、冷,此乃自憐。
年少時,被瓊瑤、亦舒、席絹卷走了心,倒情有可原。 日後稍有經歷,再如此乍喜乍悲,難免有做作扭捏之嫌。 模仿壹句——
作文教育有壹個大Boss,叫“中心思想”。按理, 文章要展現意義,挺好,但問題是“中心思想”要整齊劃壹的意義。 最高階要愛祖國、愛人民,次之要愛勞動、愛生活,總之要滿滿的正能量,昂首挺胸、意氣風發,壹副勁勁兒的童子軍模樣。
早年,有篇小學語文課文《荔枝蜜》,結尾部分有這麽壹段——
簡直是教科書般的升華。自此,啊+感嘆號,渺小又偉大,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生活像蜜壹樣甜……這些程式化的詠嘆深入眾多寫作者的骨髓,經年不散,終成腦回路的結節,思想僵化、莫名激昂,也失去了 寫作中最寶貴的自我和真誠。
妳有“寫作病”嗎?
病癥不限,壹吐為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