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富貴了,就要衣錦還鄉,讓祖宗、鄉親知道,否則就好似穿很貴的衣服行夜路,別人怎看見呢?
出自——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
原文:居數日,項羽引兵西屠鹹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人或說項王曰:“關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饒,可都以霸。”
項王見秦宮室皆以燒殘破,又心懷思欲東歸,曰:“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說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項王聞之,烹說者。
譯文:霸王項羽攻占鹹陽後,有人勸他定都,可因為思念家鄉,項羽急於東歸,說:‘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誰知之者! ’後人便延伸出了‘錦衣夜行’這個成語,確切地說是“衣錦夜行”,衣發第四音,音“意”。
擴展資料:
《項羽本紀》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創作的壹篇文言文,收錄於《史記》中第七卷,是關於楚霸王項羽的本紀,它記錄了秦末項羽光輝壯烈的壹生。
《項羽本紀》通過敘述秦末農民大起義和楚漢之爭的宏闊歷史場面,生動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項羽壹生。項羽既是壹個力拔山、氣蓋世、“近古以來未嘗有”的英雄,又是壹個性情暴戾、優柔寡斷、只知用武不諳機謀的匹夫。
司馬遷巧妙地把項羽性格中矛盾的各個側面,有機地統壹於這壹鴻篇巨制之中,雖然不乏深刻的撻伐,但更多的卻是由衷的惋惜和同情。
而在《史記》中,“本紀”所記錄的大都是皇帝,其中項羽並沒有成為皇帝,司馬遷把他歸入“本紀”則表現了對項羽的尊重。
百度百科—項羽本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