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氣勢磅礴
拼音: qì shì páng bó
釋義: 磅礴:廣大無邊的樣子。形容氣勢雄偉壯大。
出處: 清·歸莊《自訂時文序》:“《破浪》者,戊寅以後,壹變其格,大抵議論激昂,氣勢磅礴,縱橫馳驟,不拘繩墨之作也。”
2、氣吞山河
拼音: qì tūn shān hé
釋義: 氣勢可以吞沒山河。形容氣魄很大。
出處: 元·金仁傑《追韓信》第二折:“背楚投漢,氣吞山河。知音未遇,彈琴空歌。”
3、排山倒海
拼音: pái shān dǎo hǎi
釋義: 推開高山,翻倒大海。形容力量強盛,聲勢浩大。
出處: 《資治通鑒·齊紀高宗建武二年》:“昔世祖以回山倒海之威,步騎數十萬,南臨瓜步,諸郡盡降。”宋·楊萬裏《六月二十四日病起喜雨》:“病勢初來敵頗強,排山倒海也難當。”
4、?拔山扛鼎
拼音: bá shān gāng dǐng
釋義: 扛:雙手舉起。拔起大山,舉起重鼎。形容力氣很大。
出處: 《史記·項羽本紀》:“力能扛鼎,才氣過人。”又:“於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5、銳不可當
拼音: ruì bù kě dāng
釋義: 銳:銳氣;當:抵擋。形容勇往直前的氣勢,不可抵擋。
出處: 《後漢書·吳漢傳》:“其鋒不可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