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不發聲色 成語簡解 編號 : 2781 成語 : 不發聲色 註音 : ㄅㄨˋ ㄈㄚ ㄕㄥ ㄙㄜˋ 漢語拼音 : bù fā shēng sè 參考詞語 : 不動聲色 釋義 : 義參「不動聲色」。見「不動聲色」條。 Emoji符號 : ? (這是本站原創收集整理的漢字“不發聲色”對應Emoji表情符號“?”,為漢字添加生動形象的符號?、對照PNG圖片及動畫GIF圖,也方便大家復制粘貼到社交媒體等地方,點擊Emoji符號"?"和圖片鏈接還可以查看該符號在《EmojiAll表情詞典》中更詳細的介紹。) 成語詳解 典故說明 : 此處所列為「不動聲色」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不動聲色」原作「不發聲色」。韓愈是唐代文學家,他精通六經百家,崇尚儒學,排斥佛老,文章氣勢宏偉、融會古今,自成壹家,為後世治古文者所取法。他因為學高識廣,曾任國子博士,相當於今天的國立大學教授,頗負盛名。當時的中書令許國公贈予太尉韓公神道碑,請韓愈代為撰寫碑銘。韓愈在碑銘中寫到太尉韓公為人處世的特點:與人保持距離,不和任何人嘻笑親近,所以他只要壹有輕松笑語,大家都像得到比金帛還要貴重的賞賜壹般;他在判案時也從不流露私人情感,公正嚴明,只就法律論斷,因此幾乎沒人敢犯法。後來「不動聲色」這個成語就從這裏演變而出,形容人遇事不張揚的冷靜態度。如《水滸傳.第八六回》:「宋江見這三路軍兵,盡皆退了。大驅宋軍人馬,逩來奪取幽州。不動聲色,壹鼓而收。」 典源 : 此處所列為「不動聲色」之典源,提供參考。唐.韓愈〈司徒兼侍中中書令許國公贈太尉韓公神道碑銘〉(據《全唐文.卷五六二.韓愈》引)公之為治,嚴不為煩,止除害本,不多教條;與人必信,吏得其職,賦入無所漏失,人安樂之,在所以富。公與人有畛域1>,不為戲狎2>,人得壹笑語,重於金帛之賜。其罪殺人,不發聲色。問法何如,不自為輕重,故無敢犯者。 〔註解〕 (1)畛域:範圍、界限。畛,音ㄓㄣˇ。田間分界的道路,引申為界限。 (2)戲狎:嬉戲親近。 書證 : 01.唐.韓愈〈司徒兼侍中中書令許國公贈太尉韓公神道碑銘〉:「其罪殺人,不發聲色。問法何如,不自為輕重,故無敢犯者。」(源) 成語接龍
“色”字開頭的成語
色厲內荏 色飛眉舞 色舞眉飛
“不”字開頭的成語
不學無術 不***戴天 不倫不類 不恥下問 不可救藥 不脛而走 不求甚解 不速之客 不寒而栗 不毛之地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不足掛齒 不識時務 不翼而飛 不修邊幅 不屈不撓 不勝枚舉 不知所措 不見經傳 不可壹世
“色”字結尾的成語
有聲有色 疾言厲色 巧言令色 五光十色 不動聲色 平分秋色 天香國色 疾言遽色 疾聲遽色 嚴聲厲色 不發聲色 直言厲色 古香古色 天姿國色 巧言善色 天然國色
參考《國語大辭典》中成語“不發聲色”分成的單字詳解:
不, 發, 聲, 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