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八字成語 - 太監,古代的太監割的是什麽?

太監,古代的太監割的是什麽?

古代的太監割的是什麽?

古代的太監割的是男性生殖器。

其原因是皇宮裏面需要大量的雜役,但很多事情不是宮女所能完成的,可是皇宮中又不允許其他男性的存在,這樣做就能保證皇帝的血脈純正。在古代相對落後的醫療技術條件下, *** 手術的死亡率是相當高的。

古代的 *** 第壹種方法是“盡去其勢”,即用金屬利刃之類的器具將男性生殖器完全割除。《舊唐書·安祿山傳》中曾記載壹則 *** 實例:“豬兒出契丹部落,十數歲事(安)祿山,甚黠慧。祿山持刃盡去其勢,血流數升,欲死。祿山以灰火傅之,盡日而蘇。”

古代的 *** 第二種方法主要分為兩步,首先第壹步就是要先割去睪丸;然後第二步就是切割 *** 了。

擴展資料

在中國,有專門為想當太監者作 *** 手術的行家,人稱“刀子匠”。“刀子匠”沒有固定的薪俸,但都是 *** 認可的專家。“刀子匠”的職業就是制造太監。

普通“刀子匠”的手術費是每 *** 壹名太監六兩白銀,負責到完全治好。可是接受 *** 的人往往都是窮人,大多數沒有現銀,因此要有擔保人,手術費可以事後補交,但無論怎樣,沒有擔保人,“刀子匠”是決不肯動手的。

在清朝末年的都城北京 *** 制造太監的行業中,有兩家壟斷大戶:南長街會計司胡同的“畢五”和地安門內方磚胡同的“小刀劉”。

有的記載說,這兩家的家主都是清朝的七品官,還有的說“小刀劉”是六品頂戴。他們每個季度給總管內務府送去凈好身的成品小太監40名,每年***4次160名小太監,這是他們的職業。

給準備當太監的小孩子凈身壹類的“手續”,全部由“畢五”和“小刀劉”他們兩家包辦了。他們積有多年的經驗,而且有壹套完整的設備。加上技術高超、手段幹凈利落,使被 *** 者的傷亡率很低。

因此,當時想把孩子送到宮裏當太監的人,首先要到畢家或劉家去“掛舀子”,也就是報名。然後經過壹連串審查,看相貌,聽言談,試伶俐勁兒等全套的檢查。直到他們認為合格以後才能收留下這些孩子。

參考資料:

人民網-太監不是中國專利:非洲的宦官也有悠久的歷史

十大著名太監

十大著名太監:趙高、張讓、高力士、李輔國、蔡倫、王振、魏忠賢、劉瑾、鄭和、李蓮英。

趙高 :(?-前207年),嬴姓,趙氏。秦朝二世皇帝時丞相。秦始皇死後,趙高發動沙丘政變,與丞相李斯合謀偽造詔書,逼秦始皇長子扶蘇自殺,另立始皇幼子胡亥為帝。公元前208年又設計害死李斯,為秦朝丞相。第三年他迫秦二世自殺, 另立子嬰為秦王。不久被子嬰設計殺掉,誅夷三族。

張讓:(?-189年9月24日),東漢宦官,潁川人。桓帝、靈帝時,歷為小黃門、中常侍等職,封列侯。中平六年(189年),何進謀誅宦官,事泄,他和其余幾個常侍設計伏殺何進。袁紹、袁術等人聞何進被殺,入宮殺盡宦官,張讓走投無路,投水自盡。

高力士:(684年-762年),本名馮元壹,祖籍潘州,唐代著名宦官。幼年入宮,由高延福收為養子,遂改名高力士,受到武則天的賞識。唐玄宗統治期間,其地位達到頂點。由於曾助玄宗平定韋皇後和太平公主之亂。壹生忠心耿耿,被譽為"千古賢宦第壹人"。寶應元年(762年)三月,得知李隆基駕崩,吐血而死。追贈揚州大都督,陪葬於泰陵。

李輔國 :(704年―762年),唐朝中期權宦,唐朝第壹個當上宰相的宦官,本名靜忠,後改輔國,相貌奇醜無比。李輔國四十歲之前無所作為。安史之亂期間,勸說太子李亨繼承帝位。之後又阻止了張皇後廢唐肅宗所立太子李豫、改立越王李系的企圖,保護了太子李豫即位, 唐代宗廢除李輔國的權勢,又派人刺殺了李輔國。 追贈太傅,謚號為醜。

蔡倫:(?-121 )字敬仲,東漢桂陽郡人。蔡倫總結以往人們的造紙經驗革新造紙工藝,終於制成了"蔡侯紙" 。元興元年(公元105年)奏報朝廷 ,漢和帝下令推廣他的造紙法 。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因權力鬥爭自殺身亡 。蔡倫的造紙術被列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 ,被紙工奉為造紙鼻祖、 "紙神" 。

王振 :明朝蔚州人士,史稱王振"狡黠"、是明朝第壹代專權太監。正統十四年(1449年),瓦剌大舉入侵。王振鼓動帝親征,又邀英宗幸其蔚州宅第,以致耽誤行程,行至土木堡(今河北懷來東),被瓦剌兵追至,全軍覆沒,英宗被俘,王振被殺。

魏忠賢 :(1568年-1627年12月11日),北直隸肅寧人,漢族,明朝末期宦官。自宮後改姓名叫李進忠,皇帝賜名為魏忠賢。明熹宗時期,被稱為"九千九百歲",排除異己,專斷國政,以致人們"只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上"。朱由檢繼位後,自縊而亡。 劉瑾 :(1451-1510),陜西興平人,劉邦第62世孫。母姓談,六歲時被太監伯父劉順收養,後凈身入宮當了宦官。正德五年(1510年)八月,劉瑾被判以淩遲。

鄭和 :(1371-1433),明朝太監 ,原姓馬,名和,小名三寶, 又作三保,雲南昆陽(今晉寧昆陽街道)寶山鄉知代村人。中國明朝航海家、外交家。

李蓮英:漢族,1848年出生,原名李進喜,鹹豐五年凈身為太監。同治六年,受封二總管。慈禧太後賜名連英,俗作蓮英。清王朝慈禧時期的總管太監,是清末最有權勢的宦官,是第壹個叫慈禧太後為"老佛爺"的人。宣統元年61歲時,為慈禧守孝百日後隱退。宣統三年亡,時年63歲。 :

太監(tài jiàn)原指宦官中的高級官員,現指古代被 *** 生殖器後失去性能力,專供古代都城皇室役使男性中的官員,又稱宦官、閹人、寺人、宦者、中官、內官、內臣、內侍、內監,明朝開始又叫年紀大的太監為伴伴。

和太監壹起生活的宮人叫對食。

太監的最高職位叫什麽

太監的最高職位叫總管公公,是正壹品。

太監職位表:

正壹品:總管公公壹位

從壹品:禦前公公三位

正二品:殿前公公二位

從二品:首領公公 壹位

正三品:掌事公公二位

從三品:帶班公公 三位

正四品:內侍公公四位

從四品:大公公 壹位

正五品:公公 不限

從五品:總管太監 二位

正六品:禦前太監 各二位

從六品:殿前太監四位

正七品:首領太監壹位

從七品:掌事太監壹位

正八品:帶班太監 三位

從八品:內侍太監 三位

正九品:大太監四位

從九品:太監 不限

擴展資料:

太監本為官名,唐高宗時,改殿中省為中禦府,以宦官充任太監,少監,只有地位較高的內監就被稱為“太監”。後宦官亦通稱為太監。清始以太監加諸所有宦官,宦官與太監遂為同義詞。古代宮廷裏受過宮刑的寺人便是宦官。

宦官稱“太監”,是隋唐以後的事。唐高宗時,改殿中省為中禦府,以宦官充任太監,少監。後宦官亦通稱為太監。到了明代,宦官權勢日增,人們就把所有宦官都尊稱“太監”,太監也就稱為宦官代名詞了。

在明朝,宮廷有外三監,分別是國子監,欽天監,上林苑監。國子監是國家最高學府,欽天監是管理氣象天氣的部門,上林苑監是管理畜牧種植的部門。

除外三監外,有內十二監,司禮監,禦用監,直殿監,印綬監,尚衣監,都知監,神宮監,尚寶監等這內十二監都是有宦官管理。所謂監就相當於宦官的部門和職責,十二監總領事叫做提督太監,十二監裏掌管事物的宦官才叫太監,太監位居四品。

太監舊稱宦官,而“宦”,星座之名,宦者四星在帝座之西,因用以為帝王近幸者的名稱。又稱宦者、中官、內官、內臣、內侍、內監等。太監,於京中也稱宦官、公公、寺人、內官、內侍、中官、中貴人,是指古代宮廷中替皇室服務並 *** 掉外生殖器的男性。

明朝開始又叫年紀大的太監為伴伴 。宦官是負責宮廷雜事的奴仆,不得參與國家政務,但因與京中皇室朝夕相處,遂能博取信賴或有可乘之機,故在壹些朝代中存在著宦官掌握國家政務大權的情況。中國京城早期宦官不壹定都是閹人,在東漢之後才完全使用閹人做宦官。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太監

太監是什麽時候開始有的?

如果妳問的僅僅是閹人的話,這個沒有具體時間,中國早期有壹種刑罰就是割除男性生殖器的。

太監壹詞最早出現在明朝。 太監的原意是指地位較高的內監,開始時是由正常人做的, 到了唐高宗的時候,改成的宦官做太監,這時候,太監這個詞依然是指官位。 但是到了明朝,這個詞就變成了宦官的代名詞,意思和現在差不多了。 “本書太監了”這句話是什麽意思?

“本書太監了”意思是指作者出於某種原因,放棄了接著寫這本書。

太監在什麽朝代開始有的

宦官稱“太監”,是隋唐以後的事。

唐高宗時,改殿中省為中禦府,以宦官充任太監,少監。

之後宦官亦通稱為太監。到了明代,宦官權勢日增,人們就把所有宦官都尊稱“太監”,太監也就稱為宦官代名詞了。

宦官在中國出現的很早,根據現有的資料推測,大約早在夏商的宮廷中可能就有了宦官的存在。

宦官是中國古代京城專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員。先秦和西漢時期並非全是閹人。自東漢開始,則全為被 *** 後失去性能力的人。

擴展資料:

歷史上著名宦官:

1、蔡倫,東 *** ,蔡倫為人敦厚謹慎,關心國家利益,曾“數犯嚴顏”,匡弼時政。勤奮好學,辦事專心盡力。竇皇後隨葬寶劍及其它物品,亦由其設計、監制,“莫不精工堅密,為後世法”。

永元四年(92年),蔡倫任尚方令後,造出植物纖維紙。人們把這種紙稱為“蔡侯紙”,全國“莫不從用焉”。蔡倫這壹發明,成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壹,對人類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美國人麥克·哈特在《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將蔡倫排在第七位。

2、鄭和,明朝人。鄭和七次下西洋是指明朝初期鄭和奉命出使7次下西洋的航海活動。鄭和下西洋時間之長、規模之大、範圍之廣都是空前的。它不僅在航海活動上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峰,而且對發展中國與亞洲各國家政治、經濟和文化上友好關系,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3、趙高,秦朝人。受到腐朽官場爾虞我詐熏陶,他幻想有朝壹日自己也能出人頭地,成為壹個權傾四野的太監。為了實現這種野心,他施展察言觀色、見機行事、陽奉陰違的本領,以騙取主子的信任。趙高後來把持了秦國的大權,假傳贏政旨意殺了蒙恬、蒙毅兄弟。玩弄二世於股掌之間,成語--指鹿為馬便是由趙高而來,指鹿為馬的故事我們就不多說了,由此可見趙高的權利當時有多大。

4、王振,明朝人。王振是明朝第壹個專權的太監。他本來是壹個失敗的教書先生,卻自閹進宮,得到了明英宗的寵幸,開始擅權,結黨營私,幹涉朝政,揭開了太監帝國的序幕。為了建立所謂的豐功偉績,根本不知作戰為何物的他,慫恿皇帝親征來犯的也先,結果是皇帝做了俘虜,自己搭上了性命。

5、魏忠賢,明朝人。魏忠賢本是壹個地痞無賴大賭棍,自割陰囊進入宮中進行賭博。壹個無才無德、惹事生非的無賴賭徒竟能左右天下,禍國殃民到這種地步,這不能不說是封建專制制度的流弊,頗值人們反思。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太監

百度百科·宦官

請問太監為什麽要 *** ?

因為太監是負責宮廷雜事的奴仆,他們經常出入後宮,這樣做是為了保護後宮貞節、皇族血統,斷絕後宮之亂。

太監本為官名,唐高宗時,改殿中省為中禦府,以宦官充任太監,少監,只有地位較高的內監被稱為“太監”。後宦官亦通稱為太監。

巡、元官署以其為主官者不少,隋、唐有大監,“大”或作“太”,亦與宦者無關。明內廷有十二監,主官均稱太監,由閹人擔任,主官以下宦官,無太監之名。清始以太監加諸所有宦官,宦官與太監遂為同義詞。

宦官稱“太監”,是隋唐以後的事。唐高宗時,改殿中省為中禦府,以宦官充任太監,少監。後宦官亦通稱為太監。到了明代,宦官權勢日增,人們就把所有宦官都尊稱“太監”,太監也就稱為宦官代名詞了。

擴展資料

太監最大的是 “督領侍” 相當於朝廷的正二品,太監就是宮廷中的服侍人員。

清代官位品級的標誌是以在蟒袍外罩的天青色褂子上所繡的文禽、武獸的補子來顯示的。太監沒有官位,不能穿補服,只能穿箭袖蟒袍。

康熙末年規定太監最高官位為5品,最低為8品,乾隆七年規定太監官位最高為4品而且永為定制,慈禧太後因為寵愛李連英,打破了祖宗的定制,封李連英為2品。這也是清朝歷史上太監最高的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