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與齊桓公有關的成語故事
任人唯賢
齊襄公有兩個弟弟,壹個叫公子糾,另壹個叫公子小白,他們各有壹個很有才能的師傅。由於襄公荒淫無道,公元前686年,公子糾跟著他的師傅管仲到魯國去避難,公子小白則跟著他的師傅鮑叔牙逃往莒國。
不久,齊國發生大亂,襄公被殺,另外立了國君。第二年,大臣們又殺了新君,派使者到魯國去迎回公子糾當齊國國君,魯莊公親自帶兵護送公子糾回國。
公子糾的師傅管仲,怕逃亡在莒國的公子小白因為離齊國近,搶先回國奪到君位。所以經莊公同意,先帶領壹支人馬去攔住公子小白。果然,管仲的隊伍急行到即墨附近時,發現公子小白正在趕往齊國,便上前說服他不要去。但是,小白堅持要去。於是管仲偷偷向小白射了壹箭。小白應聲倒下,管仲以為他已被射死,便不慌不忙地回魯國去護送公子糾到齊國去。
不料,公子小白並未被射死,鮑叔牙將他救治後,趕在管仲和公子糾之前回到了齊國都城,說服大臣們迎立公子小白為國君。這就是齊桓公。
再說管仲回到魯國後,與公子糾在莊公軍隊的保護下來繼任君位。於是,齊、魯之間發生了戰爭。結果魯軍大敗,只得答應齊國的條件,將公子糾逼死,又把管仲抓起來。齊國的使者表示,管仲射過他們的國君,國君要報壹箭之仇,非親手殺了他不可,所以壹定要將他押到齊國去。莊公也只好答應。管仲被捆綁著,從魯國押往齊國。壹路上,他又饑又渴,吃了許多苦頭。來到綺烏這個地方時,他去見那裏守衛邊界的官員,請求給點飯吃。
不料,那守邊界的官員竟跪在地上,端飯給管仲吃,神情十分恭敬。等管仲吃好飯,他私下問道:“如果您到齊國後,僥幸沒有被殺而得封任用,您將怎樣報答我?”
管仲回答道:“要是照妳所說的那樣我得到任用,我將要任用賢人,使用能人,評賞有功的人。我能拿什麽報答您呢?”管仲被押到齊國都城後,鮑叔牙親自前去迎接。後來齊桓公不僅沒有對他報壹箭之仇,反而任命他為相國,而鮑叔牙自願當他的副手。原來,鮑叔牙知道管仲的才能大於自己,所以說服齊桓公這樣做。
Ⅱ與讀書有四字成語故事
博覽群書、學富五車、博聞強識、博學多才、滿腹經綸
壹、博覽群書
讀音:[bólǎnqúnshū]
釋義:博:廣泛。廣泛地閱讀各種書。形容讀書很多。
出處:《周書·庾信傳》:“幼而俊邁;聰敏絕倫;博覽群書;尤善《春秋左氏傳》。”
白話譯文:小的時候腦子就很靈活,無比的聰慧,廣泛地閱讀各種書,特別精通《春秋左氏傳》。
二、學富五車
讀音:[xuéfùwǔchē]
釋義:形容讀書多,學問大(五車:指五車書)。
出處:《莊子·天下》:“惠施多方,其書五車。”
白話譯文:所精通的是各個方面的技能,學問大的需要五輛車才能裝下。
三、博聞強識
讀音:[bówénqiángzhì]
釋義:見聞廣博,記憶力強。也說博聞強記。
出處:《禮記·曲禮上》:“博聞強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謂之君子。”
白話譯文:有廣博的見識和超強的記憶力卻很謙讓,做善事很勤勉卻不倦怠,這就是君子。
四、博學多才
讀音:[bóxuéōcái]
釋義:學識廣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出處:《晉書·郤詵傳》:“詵博學多才;瑰偉倜儻;不拘細行。”
白話譯文:郤詵這人學識廣博,風流倜儻,不拘泥於小節。
五、滿腹經綸
讀音:[mǎnfùjīnglún]
釋義:比喻人很有學問、本領。
出處:《周易·屯》:“雲雷屯,君子以經綸。”
白話譯文:雲雷表示事物的開頭,萬事開頭難,如果是君子的話,需要克服種種困難,最終成就大事。
Ⅲ20個20字內的成語故事
成語故事如下:
1、自相矛盾
賣矛盾說盾堅固說矛銳利問用矛戳盾答古稱其自相矛盾
2、樂思蜀
劉備建立蜀劉禪繼位,劉禪昏庸能蜀魏所滅劉禪投降宴司馬昭著劉禪面故意部署表演蜀歌舞劉禪隨員想滅亡故都非難劉禪卻司馬昭說:間樂思蜀點想念蜀
3、臥薪嘗膽
說吳與越打仗吳王夫差戰敗其每睡幹柴吃苦膽終弱勝強打敗越王勾踐名臥薪嘗膽
4、望梅止渴
曹操征討張繡軍隊饑渴難耐曹操登高山觀望聲稱前邊梅林度軍隊嘩變危機稱事件望梅止渴
5、
聞雞起舞
晉代祖逖睡夢聽公雞鳴叫聲每雞叫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冬寒暑往間斷工夫負經期刻苦習訓練終於能文能武全才既能寫手文章能帶兵打勝仗
6、言九鼎
戰秦軍隊團團包圍趙都城邯鄲毛遂楚王說:我今請派援兵言發別忘楚雖兵卻連連吃敗仗連都丟掉依我看楚比趙更需要聯合起抗秦呀毛遂席說楚王口服服立即答應兵援趙
平原君趙慨說:毛先至楚使楚重於九鼎呂
7、舌戰群儒
東漢末劉表世劉琮投降曹操形勢劉備與孫權極利劉備派諸葛亮隨魯肅起前往東吳說服孫權聯合抗曹諸葛亮孫權殿前先張昭虞翻、步陟、陸績投降主義駁體完膚孫權終於同意聯劉抗曹
8、鑿壁借光
匡衡勤奮家沒蠟燭照明鄰家燈燭光明照家匡衡墻壁鑿洞引鄰家光明讓光明照書讀同鄉戶家叫文識錢家書匡衡家做雇工要報酬主覺奇怪問說:我希望能家書通讀遍主聽深慨書借給讀於匡衡問家
9、刻舟求劍
楚渡江(稱路江)佩帶劍掉進江匆忙船沿刻記號說:"我劍掉"船靠岸順著船沿刻記號水找劍找半沒找船已經走(行駛)遠劍本
10、葉公龍
前叫葉公非龍家墻畫著龍柱雕著龍穿蓋面都繡著龍真龍聽說葉公龍葉公家訪問尾巴伸堂探進窗戶張望葉公看真龍嚇魂飛膽破臉色都變色匆忙躲起本葉公真龍些畫、繡、刻假龍
11、鄭買履
鄭想買雙鞋先比量自腳量尺碼於座位急忙集市忘帶尺碼已經拿鞋卻說:「我忘記帶尺碼」轉家取等趕集市已散終於沒買鞋
問說:「麽用自腳試試鞋呀」答說:「我寧相信尺碼相信自腳」
12、自相抵觸
楚既賣盾賣矛()稱贊自(盾)說:我盾牌堅固沒東西能使刺穿()稱贊矛說:我矛銳利於任何東西沒能刺穿說:用矛刺盾牌何賣東西能夠應能刺穿盾牌沒能刺穿矛能同存
13、守株待兔
宋農夫種著幾畝棵樹幹忽看見兔箭般飛馳撞棵樹蹬蹬腿死農夫跑兔撿起愉快說:真點勁沒費白撿便宜美美吃頓拎著兔邊家第二幹守著棵樹等著兔撞結等沒等卻情願坐棵樹等著兔撞死等呀等呀直等野草比莊稼都高連兔影沒再見
14、懸梁刺骨
孫敬字文寶非喜歡早晚休息等晚困候用繩發系梁世儒
15、程門立雪
東漢代位名叫魏昭童求候看郭林宗想位難師便說:教念經書師容易請要請位能教師容易找所拜郭林宗師且派奴婢侍奉師郭林宗體弱病要魏昭親自煮粥給吃魏昭端著煮粥進候郭林宗便呵責煮魏昭再煮連三第四魏昭再端粥沒臉色郭林宗才笑著說:我前看外表今終於看真啦於喜畢所都全部教給魏昭魏昭終器
16、拔山舉鼎
項羽少代讀書寫字改擊劍肯叔父項梁賭氣項羽說:寫字要能記記姓名夠擊劍付值我要習抵敵萬本事項梁於教兵愉快求略知意肯認真鉆研據說項羽二十二三歲身體魁梧體力強壯能幾百斤重鼎舉起
17、草木皆兵
秦王苻堅兵敗逃跑逃跑程覺草木追兵疑神疑鬼終箭逃
18、按圖索驥
秦叫孫陽擅相馬孫陽看父親寫《相馬經》相馬容易拿著本書處找馬照書本找終所獲
19、柳營試馬
西漢期由於諸侯勢力強央政權能效持諸侯晁錯削藩政策式引發七王亂漢景帝命周亞夫兵救梁周亞夫柳營試馬切斷叛軍路斷絕其糧草供給使叛軍戰自潰周亞夫兵乘勝追擊
20、聞雞起舞
晉代祖逖胸懷坦蕩、具遠抱負候卻讀書淘氣孩進入青代意識自知識貧乏深讀書報效度於奮發讀起書普遍閱讀書籍認真習歷史於奮發讀起書普遍閱讀書籍認真習歷史吸取豐盛知識問進曾幾進京都洛陽接觸都說祖逖能輔佐帝王治理度才祖逖24歲候曾推薦做官司沒答應仍懈努力讀書
Ⅳ有和字的成語故事
|三字成語故事|四字成語故事|五字成語故事|六字成語故事|六字以上成語故事|英文成語故事|歷史故事的成語|三國演義成語故事
Ⅳ與和字有關的成語故事
《將相和》。
《將相和》這個故事出自司馬遷的《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由“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和“負荊請罪”3個小故事組成。
故事介紹:
戰國時趙國舍人藺相如奉命出使秦國,不辱使命,完璧歸趙,所以被封了上大夫;又陪同趙王赴秦王設下的澠池會,使趙王免受秦王侮辱。趙王為表彰藺相如的功勞,封藺相如為上卿。老將廉頗認為自己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藺相如只不過是壹介文弱書生,只有口舌之功卻比他官大,對此心中很是不服,所以屢次對人說:“以後讓我見了他,必定會羞辱他。”藺相如知道此事後以國家大事為重,請病假不上朝,盡量不與他相見。後來廉頗得知藺相如此舉完全是以國家大事為重,向藺相如負荊請罪。之後兩人合好開始盡心盡力的輔佐趙王治理國家。
(5)和與字有關成語故事擴展閱讀
相關成語:完璧歸趙,負荊請罪
1、完璧歸趙
讀音:wánbìguīzhào
解釋:本指藺相如將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趙國。後比喻把原物完好地歸還本人。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
白話釋義:城邑歸屬趙國了,就把璧留給秦國;城邑不給趙國,請讓我把璧完好無缺地帶回趙國。
2、負荊請罪
讀音:fùjīngqǐngzuì
解釋:負:背著;荊:荊條。背著荊條向對方請罪。表示向人認錯賠罪。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白話釋義:廉頗聽到這話,就脫去上衣,露出上身,背著荊條,由賓客引導到藺相如家的門前請罪。
Ⅵ與字有關的成語故事
亡羊補牢
戰國時代,楚國有壹個大臣,名叫莊辛,有壹天對楚襄王說:“妳在宮裏面的時候,左邊是州侯,右邊是夏侯;出去的時候,鄢陵君和壽跟君又總是隨看妳。妳和這四個人專門講究奢侈淫樂,不管國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縣北)壹定要危險啦!”
襄王聽了,很不高興,生氣罵道:“妳老糊塗了嗎?故意說這些險惡的話惑亂人心嗎?”
莊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說:“我實在感覺事情壹定要到這個地步的,不敢故意說楚國有什麽不幸。
如果妳壹直寵信這個人,楚國壹定要滅亡的。妳既然不信我的話,請允許我到趙國躲壹躲,看事情究竟會怎樣。”莊辛到趙國才住了五個月,秦國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陽城(今河南息縣西北)。這才覺得莊辛的話不錯,趕緊派人把莊辛找回來,問他有什麽辦法;莊辛很誠懇地說:“我聽說過,看見兔子牙想起獵犬,這還不晚;羊跑掉了才補羊圈,也還不遲。……”
Ⅶ和字相關的成語故事
煎情:刻舟求劍、油煎。口蜜腹劍、煎茶、煎心:相煎何急:劍門蜀道、項莊舞劍煎、煎餅、舌劍唇槍擊劍運動、蜜煎成語故事、煎服、劍南詩稿劍橋大學成語故事:煎熬劍
Ⅷ與邯鄲有關的成語故事
邯鄲學步的故事
相傳在兩千年前,燕國壽陵地方有壹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壽陵少年吧!
這位壽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論長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經常無緣無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壹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飯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見什麽學什麽,學壹樣丟壹樣,雖然花樣翻新,卻始終不能做好壹件事,不知道自己該是什麽模樣。
家裏的人勸他改壹改這個毛病,他以為是家裏人管得太多。親戚、鄰居們,說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聽不進去。日久天長,他竟懷疑自己該不該這樣走路,越看越覺得自己走路的姿勢太笨,太醜了。
有壹天,他在路上碰到幾個人說說笑笑,只聽得有人說邯鄲人走路姿勢那叫美。他壹聽,對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聽個明白。不料想,那幾個人看見他,壹陣大笑之後揚長而去。
邯鄲人走路的姿勢究竟怎樣美呢?他怎麽也想象不出來。這成了他的心病。終於有壹天,他瞞著家人,跑到遙遠的邯鄲學走路去了。
壹到邯鄲,他感到處處新鮮,簡直令人眼花繚亂。看到小孩走路,他覺得活潑、美,學;看見老人走路,他覺得穩重,學;看到婦女走路,搖擺多姿,學。就這樣,不過半月光景,他連走路也不會了,路費也花光了,只好爬著回去了。
故事出自《莊子·秋水》。成語“邯鄲學步”,比喻生搬硬套,機械地模仿別人,不但學不到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己的優點和本領也丟掉。
Ⅸ和藝術有關的成語故事,100字到150字以內
樂聖貝多芬的《月光曲》鋼琴奏鳴曲寫於1801年。那壹年貝多芬在信中承認他對耳疾的恐憂。他在壹封信中還寫道:“我現在正過著壹種稍微愉快的生活,這種改變是壹個愛我,也為我所愛的可愛的,迷人的女孩帶來的......不幸的是,她不是我這個階級的人,而且目前我還不能結婚。信中所說的“可愛的,迷人的女孩”就是十七歲的朱麗葉塔,她是貝多芬的鋼琴學生。她可能還是貝多芬作品第十八號之壹弦樂四重奏中慢板樂章靈感的來源。這首奏鳴曲之所以被稱為“月光曲”,是由於德國詩人路德維希.萊爾什塔勃將此曲第壹樂章比作”猶如在瑞士琉森湖月光閃爍的湖面上搖蕩的小舟壹般”而來的。關於此曲還有壹個動人的傳說,當貝多芬給壹對盲人兄妹演奏鋼琴時,風將蠟燭吹滅了。當時月光靜靜地灑落在這個貧困的小屋裏,灑在鋼琴上和三個人的身上。有感此情此景,貝多芬即興創作了“月光”奏鳴曲。無論如何,“月光”這個名稱使這首奏鳴曲成為家喻戶曉的名曲。
達芬奇是意大利的壹位著名畫家,他在小的時候,有壹天,教師拿出壹個雞蛋說:“請妳畫出兩個壹模壹樣的雞蛋,能做到嗎?”說完就走了。達芬奇想:雞蛋有什麽好畫的,這又有何難呢?達芬奇從這邊看,那邊看,雞蛋還是雞蛋,但他怎麽也畫不出兩個壹模壹樣的雞蛋。於是,他去問老師,首先,老師表揚了他認真觀察,並告訴他別小看這壹個雞蛋,其實他是千萬個雞蛋從不同的角度看是不同的雞蛋。達芬奇記住了這句話,不僅用手去畫,而且用心靈去畫,幾十年之後,他終於成為了壹個大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