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是毋庸置疑的,我們日常生活中就會用到很多,尤其是在聊天當中,偶爾蹦出幾句國學經典語句,會讓人們刮目相看!雖然我們經常用到壹些詞語,但我們卻很少知道其中的含義。比如我們經常會說去買東西,為什麽是買東西,而不是買南北呢?其實是因為當時,唐代的兩個坊市叫做東市和西市,所以流傳至今就成了“買東西”!
再有便是下廚房,為什麽不說是上廚房呢?還有就是上廁所,為什麽不說是下廁所呢?其實這和古代房子的格局是相關的,古代房子壹般是坐北朝南,而廁所安排在北邊靠東的位置,所以有時候人們也將上廁所,雅稱為登東;而廚房壹般則是在南邊偏東的位置。古代講究南上北下,自然就會有上廁所和下廚房的說法!
還有便是,我們有了不同意見稱之為“相左”,失敗了叫做“敗北”,這又是為什麽呢?
意見相左為什麽用“左”
我們都有兩只手,兩只手協作,我們才能夠完成很多事情。左右手的功能雖然大致相同,但是靈活性卻有很大的區別!
比如說大部分人習慣性用右手,所以右手的靈活性會遠大於左手!而且在古人看來,右手可以完成很多事情,寫字、繪畫、刺繡等等,這些有難度的動作,左手壹般情況下是很難完成的。所以人們認為右手是靈巧的代名詞,而左手則給人壹種笨拙的感覺。這就是古人所說的“手足便右,以左為僻”!
由此就產生了“相左”的說法,古人就是以此來委婉地表達出不同意見!
再有便是,“左”相對於“中”、“正”而言,是壹種偏差。再加上,漢、清時期古人是尚“右”的,所以流傳到現在的,就是相左而不是相右!
為什麽叫“敗北”,而不是“敗南”、“敗東”?
古人稱打了敗仗,叫做敗北!今天,我們用敗北來表示失敗!那麽,為什麽叫“敗北”,而不是“敗南”或者“敗東”?
“北”在古代有“背”或者是“相背”的意思,兩軍交戰當中,敗退的壹方就會背向對方。而且在軍事家孫子也說過“佯北勿從”,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敵人假裝敗退的時候,前往不要盲目跟隨!這裏的“北”也是失敗的意思!
如果我們不懂“北”的含義,自然就不會理解為什麽我們稱之為“敗北”,而不是“敗東”或者是“敗南”!
其他方位詞
在傳統文化中的很多關於方位的詞語,“相左”、“敗北”只是其中之壹。
我們經常說南柯壹夢,這個詞語出自《南柯太守傳》,南柯指的是槐樹南面的大樹枝,在小說中,指的是南柯郡!
在比如說,我們經常說東山再起。為什麽是東山,而不是西山、南山呢?其實這個成語是出自《晉書》,說的是謝安的故事,當年謝安隱居在會稽東山,直到前秦攻擊過來,謝安才復出!所以人們此稱之為東山再起!
看了這些我們就知道,原來我們生活中的壹點壹滴都蘊藏著深刻的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