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歹不分
作歹為非
好說歹說
陰險歹毒
不識好歹
三好兩歹
為非作歹
生非作歹
說好嫌歹
做好做歹
好歹不分[hǎo dǎi bù fēn]
解釋:指不分是非,不識好壞。
出處:《新編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下:"且好歹不分,眾何所勸?"
作歹為非[ zuò dǎi wéi fēi ]?
基本解釋:做各種壞事。
出自:元·孟漢卿《魔合羅》第三折:“詳察這生分女作歹為非,更和這忤逆男隨波逐浪。”
近義詞:為非作歹
好說歹說[ hǎo shuō dǎi shuō ]
基本釋義:形容用各種理由或方式請求或勸說。
出處 : 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三回:"掌櫃的便同他們好說歹說,說我們都是鄉鄰,妳們也犯不著來害我。"
陰險歹毒[ yīn xiǎn dǎi dú ]
基本解釋:指人心黑手辣。
詞語分開解釋:陰險 : 表面做好人,背地裏搞鬼:陰險毒辣|內心陰險|這個人非常陰險。?
不識好歹[ bù shí hǎo dǎi ]?
基本解釋:不知好壞。 指愚蠢,缺乏識別能力。
出自:《醒世恒言·賣油郎獨占花魁》:“[九阿姐]方才告訴我許多話,說妳不識好歹,放著鵝毛不知輕,頂著磨子不知重,心下好生不悅。”
示例:給妳們讀壹點古書總是好意;古書又不是毒藥,竟會這樣胡鬧起來,這明明是~呀! ◎夏丐尊、葉聖陶《文心》十五
語法:動賓式;作謂語、定語;指人不辨是非,不懂別人的好意
三好兩歹[ sān hǎo liǎng dǎi ]?
基本解釋:身體三天好,兩天不好。 指時好時病。形容體弱。
出自: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四回:“虔婆道:‘也常時三好兩歹的,虧的太平府陳四老爺照顧他。’”
為非作歹[ wéi fēi zuò dǎi ]?
基本解釋:做種種壞事。
出自:元·尚仲賢《柳毅傳書》:“我且拿起來,只壹口將他吞於腹中,看道可還有本事為非作歹。”
示例:我說的是好話,不過叫妳心裏留神,並沒叫妳去~。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十七回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生非作歹[shēng fēi zuò dǎi]
基本解釋:非:不對;歹:壞。做種種壞事。
說好嫌歹[ shuō hǎo xián dǎi ]?
基本解釋:說這個好,嫌那個壞。泛指批評,褒貶。
出處:《雪巖外傳》第11回:"所演的戲,卻是裏外壹樣的,裏面演什麽,外面也演什麽,以免那些人說好嫌歹的吵鬧。"
做好做歹[ zuò hǎo zuò dǎi ]?
基本解釋:猶言好說歹說。 指用各種方法進行勸說。
出自:《金瓶梅詞話》第九九回:“陸秉義見劉二打得兇,和謝胖子做好做歹,反他勸的去了。”
示例:叔齊只得接了瓦罐,~的硬勸伯夷喝了壹口半。 ◎魯迅《故事新編·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