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八字成語 - 吳組四字成語

吳組四字成語

1. 有吳的四字成語嗎

1. 吳越同舟

成語發音:wú yuè tóng zhōu

成語釋義:吳越:指吳國人和越國人。比喻團結互助,同心協力,戰勝困難。

成語出處:《孫子·九地》:“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而濟,遇風,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成語示例:

2. 吳下阿蒙

成語發音:wú xià ā méng

成語釋義:吳下:現江蘇長江以南;阿蒙:指呂蒙。居處吳下壹隅的呂蒙。比喻人學識尚淺。

成語出處:《三國誌·吳書·呂蒙傳》裴松之註引《江表傳》:“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

成語示例:馬灣有鬣,德小是崇,先生天遊,而人曰佳墉。嗟乎!非~。(明·徐宏祖《徐霞客遊記·續篇》)

3. 吳頭楚尾

成語發音:wú tóu chǔ wěi

成語釋義:今江西北部,春秋時是吳、楚兩國交界的地方,它處於吳地長江的上遊,楚地長江的下遊,好象首尾互相銜接。

成語出處:宋·王象之《輿地紀勝》:“《職方乘序》:‘吳頭楚尾。’”

成語示例:~路如何?(清·王士慎《江上》詩)

4. 吳市吹簫

成語發音:wú shì chuī xiāo

成語釋義:吳:古國名。原指春秋時楚國的伍子胥逃至吳國,在市上吹簫乞食。比喻在街頭行乞。

成語出處:《史記·範睢蔡澤列傳》:“伍子胥橐載而出昭關,夜行晝伏,至於陵水,無以糊其口,膝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簫,乞食於吳市。”

成語示例:

5. 吳牛喘月

成語發音:wú niú chuǎn yuè

成語釋義:吳牛:指產於江淮間的水牛。吳地水牛見月疑是日,因懼怕酷熱而不斷喘氣。比喻因疑心而害怕。

成語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臣猶見牛,見月而喘。”《太平禦覽》卷四引《風俗通》:“吳牛望見月則喘,彼之苦於日,見月怖喘矣。”

成語示例:~時,拖船壹何苦。(唐·李白《丁都護歌》)

6. 天低吳楚,眼空無物

成語發音:tiān dī wú chǔ,yǎn kōng wú wù

成語釋義:吳楚:泛指長江中下遊。原指登上南京城,壹眼望去,越遠越覺得天下垂,除見蒼天之外,空無所有。現也比喻壹無所見。

成語出處:元·薩都刺《念奴嬌·登石頭城》詞:“石頭城上,望天低吳楚,眼空無物。”

成語示例:

7. 蜀錦吳綾

成語發音:shǔ jǐn wú líng

成語釋義:蜀錦:四川生產的彩錦;吳綾:綾的壹種,最初出於吳郡。泛指各種精美的絲織品。

成語出處: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八十二回:“微風初動,輕飄飄展開蜀錦吳綾;細雨才收,嬌滴滴露出冰肌玉質。”

成語示例:

8. 吳越同舟

成語發音:wú yuè tóng zhōu

成語釋義:吳越:指吳國人和越國人。比喻團結互助,同心協力,戰勝困難。

成語出處:《孫子·九地》:“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而濟,遇風,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成語示例:

9. 吳下阿蒙

成語發音:wú xià ā méng

成語釋義:吳下:現江蘇長江以南;阿蒙:指呂蒙。居處吳下壹隅的呂蒙。比喻人學識尚淺。

成語出處:《三國誌·吳書·呂蒙傳》裴松之註引《江表傳》:“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

成語示例:馬灣有鬣,德小是崇,先生天遊,而人曰佳墉。嗟乎!非~。(明·徐宏祖《徐霞客遊記·續篇》)

10. 吳頭楚尾

成語發音:wú tóu chǔ wěi

成語釋義:今江西北部,春秋時是吳、楚兩國交界的地方,它處於吳地長江的上遊,楚地長江的下遊,好象首尾互相銜接。

成語出處:宋·王象之《輿地紀勝》:“《職方乘序》:‘吳頭楚尾。’”

成語示例:~路如何?(清·王士慎《江上》詩)

2. 吳字可以組什麽成語

楚尾吳頭

蜀錦吳綾

天低吳楚,眼空無物

吳牛喘月

吳市吹簫

吳頭楚尾

吳下阿蒙

吳越同舟

吳越:指吳國人和越國人。比喻團結互助,同心協力,戰勝困難。

楚水吳山

楚地的水,吳地的山。指古時吳、楚兩國所屬地域。後用以指長江中下遊壹帶。

楚舞吳歌

泛指江南的輕歌曼舞。

喘月吳牛

比喻因受某事物之苦而畏懼其類似者。

抉目吳門

抉:剔出;目:眼睛。指忠臣被讒誅殺。

宋畫吳冶

用以作為精巧神妙之物的代稱。

吳帶當風

吳市之簫

比喻在街頭行乞。同“吳市吹簫”。

懸首吳闕

猶言懸門抉目。以之為烈士殉國的典故。

3. 吳的四字詞語有哪些

風花雪月 花晨月夕 花好月圓 花前月下 花容月貌

花顏月貌 華星秋月 荒時暴月 積年累月 積日累月

積歲累月 霽風朗月 霽月光風 今月古月 近水樓臺先得月

經年累月 鏡花水月 九天攬月 曠日引月 朗月清風

累月經年 臨風對月 流星趕月 六月飛霜 鏤月裁雲

驢年馬月 落月屋梁 面如滿月 明月清風 明月入懷

霸王風月 百星不如壹月 閉月羞花 賓餞日月

冰壺秋月 冰壸秋月 不日不月 步月登雲 裁月鏤雲

參辰日月 殘冬臘月 長年累月 常年累月 嘲風弄月

風情月意 風情月債 風月無邊 風月無涯 風雲月露

光風霽月 得月較先 雕風鏤月 調風弄月 二分明月

芳年華月 飛霜六月 風高放火,月黑殺人 風光月霽

風前月下 海底撈月 海中撈月 寒冬臘月 弄月嘲風

皓月千裏 風清月白 風清月皎 風清月朗 風清月明

風情月思 年該月值 年深月久 年頭月尾牛衣歲月

嘲風詠月 撐霆裂月 成年累月 喘月吳牛 拈花弄月

春花秋月 蹉跎日月 蹉跎歲月 帶月披星 待月西廂

戴月披星 抹月秕風 抹月批風 沐日浴月 拿雲捉月

4. 吳組詞(多點)

1、吳牛喘月

成語拼音:wú niú chuǎn yuè

成語解釋:吳牛:指產於江淮間的水牛。吳地水牛見月疑是日,因懼怕酷熱而不斷喘氣。比喻因疑心而害怕。

成語出處:漢 應劭《風俗通》:“吳牛望月則喘;使之苦於日,見月怖,喘矣!”

2、楚舞吳歌

成語拼音:chǔ wǔ wú gē

成語解釋:泛指江南的輕歌曼舞。

成語出處:元·薩都刺《江南樂》詩:“翡翠冠高羅袖闊,楚舞吳歌勸郎酌。”

3、吳帶當風

成語拼音:wú dài dāng fēng

成語解釋:唐畫家吳道子善畫佛像,筆勢圓轉,所畫衣帶如被風吹拂。後人因以“吳帶當風”稱美其高超畫技與飄逸的風格。

成語出處:宋·郭若虛《圖畫見聞誌·論曹吳體法》:“吳帶當風,曹衣出水。”

4、越瘦吳肥

成語拼音:yuè shòu wú féi

成語解釋:不在乎越國人瘦和吳國人肥胖。比喻痛癢與己無關

成語出處: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70回:“圖求謀,多只為壹身之計;縱奸貪,那裏管越瘦吳肥。”

5、楚尾吳頭

成語拼音:chǔ wěi wú tóu

成語解釋:古豫章壹帶位於楚地下遊,吳地上遊,如首尾相銜接,故稱“楚尾吳頭”。泛指長江中下遊壹帶地方。

成語出處:宋·朱熹《鉛山立春》詩:“雪擁山腰洞口,春回楚尾吳頭。”

5. 吳怎麽組詞

“吳”開頭的二字詞語:

吳鉤 吳會 吳語 吳楚 吳越 吳音 吳門 吳劍 吳戈 吳歈 吳姬 吳剛 吳儂 吳中 吳霜 吳山 吳鴻 吳宮 吳娃 吳苑 吳江 吳歌 吳裝 吳下 吳質 吳姝 吳趨 吳鹽 吳興 吳閶 吳刀 吳燕 吳箋 吳牛 吳都 吳娘 吳詠 吳嶽 吳絲 吳吟 吳地 吳岫 吳公 吳兒 吳蒓 吳綾 吳泉 吳藍 吳回 吳錦 吳王 吳魁 吳榜 吳梅 吳京 吳蒙 吳甲 吳關 吳子 吳羊 吳綿 吳梁 吳服 吳聲 吳趙 吳妝 吳蠶 吳粵 吳娥 吳耿 吳亭 吳光 吳畫 吳阪 吳謠 吳幹 吳派 吳觀 吳市 吳臺 吳鄧 吳人 吳館 吳緜 吳棉 吳練 吳冶 吳愉 吳劄 吳羅 吳蜀 吳殿 吳體 吳濞 吳口 吳錢 吳闉 吳蔡 吳綃 吳石 吳分 吳激 吳舠 吳絹 吳生 吳羹 吳酸 吳封 吳調 吳謠 吳醥 吳庖

“吳”結尾的二字詞語:

三吳 天吳 東吳 勾吳 句吳 沼吳 孫吳 荊吳 陳吳 中吳 湘吳 越吳 楊吳 二吳 北吳 西吳 延吳 阿吳 僑吳

“吳”開頭的四字詞語:

吳儂軟語 吳下阿蒙 吳越同舟 吳帶當風 吳牛喘月 吳娃越艷 吳頭楚尾 吳根越角 吳中四傑 吳中四士 吳市吹簫 吳儂嬌語 吳大皇帝 吳郡星郎 吳二娘曲 吳市之簫 吳王膾余

“吳”第三字的詞語:

楚水吳山 楓落吳江 喘月吳牛 吹簫吳市 抉目吳門 楚舞吳歌 蜀錦吳綾 越瘦吳肥 楚柁吳檣 楚弄吳吹 宋畫吳冶 楚尾吳頭 楚宮吳苑 懸首吳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