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八字成語 - 興利除弊成語故事

興利除弊成語故事

興利除弊

註音xīng lì chú bì

成語故事北宋神宗時期,王安石擔任參知政事,他制定《均輸法》和《青苗法》減輕農民負擔,增加國家財政收入,《農田水利法》使全國興修水利,《保甲法》和《保馬法》增強國防。司馬光攻擊是生事擾民,王安石說推行新法是興利除弊。

出處為民興利除害,正民之德。  《管子·君臣下》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不為生事。  宋·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解釋弊:害處,壞處。興辦對國家人民有益利的事業,除去各種弊端。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人辦事的原則

近義詞除舊布新、破舊立新

相反詞陳陳相固、故步自封

示例康熙七年,授常熟知縣,年甫十九,興利除弊,勇於為治,老於吏事者勿逮也。  《清史稿·白登明傳》

成語例句

◎ 為了提高北京的環境質量,要治山治水,造林綠化,防治汙染,興利除弊,把首都變成全國最清潔,最優美的第壹流城市。

◎ 儒家的民本主義思想,是歷代實學家"興利除弊"的理論根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