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經叛道[lí jīng pàn dào]
基本解釋
離:背離;叛:背叛;經:儒家經典著作;道:思想道德規範。背離、違反儒家經典和道德、教條。泛指背離占主流地位的思想、言論或學說的行為。
詳細解釋
解釋:離:背離,不遵守。原指違反封建統治階級所尊奉的經典和教條。現泛指背離占主導地位的理論或學說。
出自:元·費唐臣《蘇子瞻風雪貶黃州》第壹折:“旦本官誌大言浮,離經畔道。”
用法
聯合式;作賓語、定語、狀語;指背離正道
例句
哥白尼的“日心說”曾被教會詆為~。
近反義詞
近義詞
反義詞
大逆不道
2. 第二個字是道的成語進道若蜷、
枉道速禍、
失道寡助、
得道多助、
傳道受業、
天道無親、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家道消乏、
遵道秉義、
打道回府、
市道之交、
北道主人、
分道揚鑣、
東道主人、
舍道用權、
正道坦途、
逆道亂常、
霸道橫行、
夾道歡呼、
會道能說、
聞道猶迷、
進道若蜷、
進道若退、
樂道忘饑、
順道者昌,逆德者亡、
家道從容、
吾道東矣、
畔道離經
伯道無兒、
六道輪回、
倍道兼行、
樂道安貧、
樂道好古、
小道消息、
鳥道羊腸、
懷道迷邦、
論道經邦、
天道好還、
天道寧論、
兩道三科、
背道而馳、
其道無由、
樂道安命、
世道日衰、
其道亡繇、
守道安貧、
東道之誼、
家道小康、
倍道兼進、
求道於盲、
天道恢恢、
天道無私、
家道中落、
謀道作舍、
公道大明、
奉道齋僧
稱道不已、
黃道吉日、
左道旁門、
樂道遺榮、
中道而廢、
棄道任術、
師道尊嚴、
同道相益、
假道滅虢、
枉道事人、
古道熱腸、
倍道而行、
世道人情、
正道直行、
循道不違、
問道於盲、
天道人事、
直道而行、
神道設教、
倍道而進、
天道昭彰、
世道人心、
公道合理、
王道樂土
3. 第四個字是"道"字的成語愛非其道對某人很喜愛,但所用的方法不對頭。
多指父母對子女的溺愛。安貧樂道道:主張,思想。
安於貧窮,以堅持自己的信念為樂。舊時士大夫所主張的為人處世之道。
安貧守道安於貧窮,恪守信仰。卑不足道指卑微藐小,不值得壹談。
兵革滿道兵:兵器;革:甲胄。戰亂中軍用的武器裝備散亂地遺棄,塞滿了道路。
形容戰禍傷亡慘重。別徑奇道別徑:小道。
舊指軍事上不被敵人發現的奇徑小道。不可勝道無法盡說。
極言其多。暴虐無道殘暴狠毒,喪盡道義。
悲聲載道指哀傷呼叫之聲充滿道路。形容苦難深重。
兵行詭道兵:用兵;行:使用;詭:欺詐;道:方法。用兵可以運用詭異和詐偽的戰法。
不易之道易:變。永久不變的規律。
不足為道足:值得;道:說。不值得壹說。
蠶叢鳥道指險絕的山路。豺狼當道當道:橫在道路中間。
比喻壞人當權。豺狼橫道橫道:橫在道路中間。
比喻壞人當權。豺狼塞道塞:堵塞。
豺狼堵塞了路。比喻壞人得勢掌權。
垂涕而道涕:鼻涕,眼淚。流著眼淚說話。
比喻十分沈痛地懇切陳詞。慘無人道慘:狠毒,殘暴。
殘酷狠毒到極點,如野獸壹樣。摧誌屈道摧:摧折,放棄;道:道德。
拋棄理想追求,失去道義節操。形容身處逆境,不能守操如壹。
地地道道真正的,夠標準的。啖飯之道啖:吃:道:方法,道理。
指謀生的方法。含嘲弄的意味。
打家截道指到人家裏和在路上搶奪財物。得君行道舊指有才識的人得到開明君主的信任,得以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和計劃。
大逆不道逆:叛逆;道:指封建道德;不道:違反封建道德。舊時統治階級對破壞封建秩序的人所加的重大罪名。
大逆無道封建時代稱犯上作亂等重大罪行。獨行其道道:信念、主張。
獨自去實現自己的主張。盜亦有道道:道理。
盜賊也有他們的那壹套道理。餓殍滿道殍:餓死的人。
滿路都是因饑餓而死的人的屍體。形容饑荒災禍嚴重,人民大量死於饑寒的慘狀。
餓莩載道莩:餓死的人。載道:滿路。
滿路都是因饑餓而死的人的屍體。形容饑荒災禍嚴重,人民大量死於饑寒的慘狀。
同“餓殍載道”、“餓殍滿道”。餓殍載道餓殍:餓死的人;載道:滿路都是。
形容到處都是餓死的人。二仙傳道兩位神仙壹起傳授道法。
比喻兩從秘密地配合做成某件事。反經合道雖違背常道,但仍合於義理。
同“反經合義”。逢山開道形容不畏艱險,在前開路。
常與“遇水疊橋”連用。夫子自道指本意是說別人好處,而事實上卻正道著了自己。
也用在不好的壹面,意思是指摘別人,卻正指摘了自己。公公道道不偏不倚的、公平合理的事情。
躬耕樂道躬:親自;道:聖賢之道。親自耕種,樂於信守聖賢之道。
指過隱居生活。光明大道指正確的有前途的道路。
甘貧樂道甘貧:情願受貧困;樂道:樂於守道。甘於受貧,樂於守道。
是儒家所倡導的處世態度。各行其道各自按照自己的軌跡行走或按認為對的去做。
胡猜亂道喜事從天上掉下來。比喻突然遇到意想不到的喜事。
壺漿塞道壺漿:以壺盛著酒漿;塞道:擠滿道路。形容群眾歡迎自己所擁護的軍隊的場面。
狐媚魘道指行為妖邪。驊騮開道古代高級官僚出行,儀仗用馬匹前導。
胡說白道猶言胡說八道。沒有根據或沒有道理地瞎說。
胡說八道沒有根據或沒有道理地瞎說。混說白道指沒有根據,不符實際的瞎說,或說胡話。
胡說亂道亂編瞎說,胡說八道。橫行霸道橫行:行動蠻橫仗勢做壞事;霸道:蠻不講理。
依仗權勢為非作歹。鶴亦敗道仙鶴敗壞仙道。
指萬物皆遵循壹定的客觀規律,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胡言亂道猶胡言亂語。
指沒有根據,不符實際的瞎說,或說胡話。昏庸無道糊塗平庸,兇狠殘暴,不講道義,多用指糊塗無能且殘暴兇狠的帝王。
荒淫無道荒淫: *** 無度;無道:不講道義。多指君主生活靡爛,重用奸佞,殘害忠良,奴役百姓。
胡謅亂道胡謅,隨意胡說。經邦論道指治理國家,談論治國之道。
比喻位居高層。奸臣當道奸佞的小人控制朝政。
指壞人當權。卷甲倍道卷起鎧甲,急速前進。
津津樂道津津:興趣濃厚的樣子;樂道:喜歡談講。很有興趣地說個不停。
絕口不道絕口:閉口。指閉口不談。
假眉三道方言。裝模作樣。
潔身守道指保持自身純潔,堅守正道。濟時行道濟:拯救;道:仁道。
拯救時世,施行仁道。具自陳道自己詳盡地述說。
就正有道向有學問和有道德的人請求指正。狂悖無道狂悖:狂妄背理。
狂妄猖獗,蠻不講理。口碑載道口碑:比喻群眾口頭稱頌象文字刻在碑上壹樣;載:充滿;道:道路。
形容群眾到處都在稱贊。孔孟之道孔:孔子;孟:孟子。
指儒家學說。開鑼喝道古代官吏出行時,衙役在前面敲鑼,吆喝行人回避。
亦比喻替人炫耀張揚。恐傷雅道雅道:正道。
惟恐破壞和影響正統的道德規範。狂為亂道狂:狂妄;道:講。
狂妄地做事,胡亂地說話。康莊大道康莊:平坦,通達。
寬闊平坦,。
4. 四個字的成語第二個字是然字的成語越多越好點依然故我 翩然起舞 公然示威 岸然道貌 藹然可親 安然如故 藹然仁者 黯然傷神 黯然失色 黯然神傷 傲然挺立 安然無事 黯然無色 安然無恙 黯然銷魂 傲然屹立 昂然自得 昂然直入 昂然自若 比比皆然 不期而然 不輕然諾 不期然而然 勃然變色 勃然大怒 勃然奮勵 不以為然 慘然不樂 超然不群 超然獨處 超然獨立 囅然而笑 超然絕俗 粲然可觀 超然邁倫 超然自得 悵然自失 超然自逸 超然自引 悵然若失 愴然涕下 超然物外 超然象外 超然遠舉 燦然壹新 超然遠引 春意盎然 處之泰然 道貌岸然 大謬不然 大繆不然 道貌凜然 道貌儼然 淡然處之 怛然失色 蕩然無存 淡然置之 大義凜然 防患未然 防患於未然 防禍於未然 怫然不悅 艴然不悅 斐然成章 廢然而返 廢然而反 翻然改進 幡然改途 翻然改圖 翻然悔悟 幡然悔悟 斐然鄉風 斐然向風 忿然作色 怫然作色 果不其然 功到自然成 圭角岸然 浩然之氣 果然如此 故我依然 環堵蕭然 寒灰更然 浩氣凜然 悍然不顧 渙然冰釋 恍然大悟 豁然大悟 豁然頓悟 赫然而怒 霍然而愈 豁然貫通 惠然肯來 豁然開朗 豁然開悟 火然泉達 豁然確斯 酣然入夢 恍然若失 煥然如新 渾然天成 混然天成 渾然無知 豁然省悟 渾然壹體 混然壹體 煥然壹新 渾然自成 惠然之顧 寂然不動 迥然不群 截然不同 迥然不同 戛然而止 寂然無聲 斠然壹概 孑然壹身 井然有條 憬然有悟 井然有序 計然之策 計然之術 理之當然 巋然不動 溘然長逝 喟然長嘆 溘然長往 巋然獨存 慨然允諾 慨然應允 了然無聞 了然於胸 理所必然 理所當然 靡然鄉風 靡然向風 茫然自失 漠然置之 毛發悚然 毛發聳然 毛骨悚然 毛骨聳然 毛骨竦然 茫然不解 靡然成風 靡然從風 茫然若失 靡然順風 然荻讀書 判然不同 龐然大物 怦然心動 愀然不樂 確然不群 淒然淚下 愀然無樂 悄然無聲 闃然無聲 跫然足音 神采奕然 然糠照薪 然糠自照 任其自然 死灰復然 聽其自然 泰然處之 想當然 索然寡味 潸然淚下 肅然起敬 爽然若失 肅然生敬 索然無味 爽然自失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嗒然若喪 突然襲擊 同然壹辭 陶然自得 泰然自若 坦然自若 恬然自足 蔚然成風 惘然若失 巍然屹立 習慣成自然 軒然 *** 蕭然物外 軒然霞舉 欣然自得 須眉皓然 興趣盎然 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之困 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興味索然 興致索然 儼乎其然 壹見了然 輿論嘩然 意興盎然 壹目了然 隱然敵國 油然而生 袖然冠首 依然故我 毅然決然 袖然舉首 袖然居首 依然如故 嫣然壹笑 啞然失笑 怡然自得 悠然自得 怡然自樂 晏然自若 夷然自若 怡然自若 躍然紙上 意興索然 再不其然 曾不慘然 正氣凜然 卓然不群 自然而然 昭然若揭 足音跫然。
5. 求第二個字是“雪”,第四個字是“道”的成語第二個字是“雪”,第四個字是“道”的成語是:立雪求道
成語解釋:
壹、同程門立雪,比喻尊敬老師,不畏艱難虛心求教,通常形容此人好學,有毅力。
四賢當中,楊時與其友遊酢以程門立雪求道被傳為千古佳話。立雪是指學徒站在雪中虔誠求道。
“程門立雪”的原意是說:冒著大雪在程頤門前站著。 用來形容尊敬老師,虔誠求教。
這則成語出自《宋史·楊時傳》。後人就以“程門立雪”作為尊師重道的範例。“程門立雪”也可說成“立雪程門”。
二、舊指恭敬虔誠地求道。
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三:“十二月九日夜,天大雨雪,光堅立不動,遲明,積雪過膝。師憫而問曰:‘汝久立雪中,當求何事?’光悲淚曰:‘惟願和尚慈悲,開甘露門,廣度群品。’”
禪宗二祖慧可為求其師達摩廣度眾生而徹夜堅立大雪中,及曉,積雪過膝,師甚感動。後遂以"立雪"為僧人精誠求法之典故。
具體故事:
壹、程顥、程頤兄弟倆都是宋代極有學問的人。進士楊時,為了豐富自己的學問,毅然放棄了高官厚祿,跑到河南潁昌拜程顥為師,虛心求教。後來程顥死,他自己也有40多歲,但仍然立誌求學,刻苦鉆研,又跑到洛陽去拜程顥的弟弟程頤為師。
於是,他便和他的朋友遊酢壹塊兒到程家去拜見程頤,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閉目養神,坐著睡著了。這時候,外面開始下雪。這兩人求師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壹旁,不言不動,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頤才慢慢睜開眼睛,見楊時、遊酢站在面前,吃了壹驚,說道:“啊!他們兩位還在這兒沒走?” 這時候,門外的雪已經積壹尺多了,而楊時和遊酢並沒有壹絲疲倦和不耐煩的神情。楊時這種尊敬老師的優良品德,壹直受到人們的稱贊。
二、傳說達摩壹葦渡江到少林寺以後,在南京講經說法的神光,歷盡千辛萬苦,想方設法,終於渡過長江,追趕達摩到達少林。神光到少林寺以後,壹心壹意拜達摩為師,向達摩求教。
達摩在南京雨花臺和神光會見時,神光傲氣十足,極不謙虛。現在神光提出向達摩求教,達摩不知他有無誠心,便婉言拒絕。神光並不灰心喪氣,仍步步緊跟達摩。達摩在洞裏面壁坐禪,神光合十,侍立其後,精心照料,形影不離。神光跟隨達摩九年之久,對禪師的壹舉壹動,真是心悅誠服。
達摩離開面壁洞,走下五乳峰,回到少林寺,料理日常的佛事活動,神光在跟隨師父從山洞回到寺院。時值寒冬,達摩在後院達摩亭坐禪,神光依矗立在亭外,合十以待。誰知天有不測風雲,夜晚入定以後,鵝毛大雪鋪天蓋地壓了下來,不壹會兒,積雪逾尺。這時,大雪淹沒了神光的雙膝,渾身上下好似披了壹層厚厚的毛茸雪毯,但是神光仍然雙手合十,兀立不動,虔誠地站在雪窩裏。第二天壹早,達摩開定了,他走到門口壹看,神光在雪地裏站著。
達摩問道:“妳站在雪地裏幹什麽個?”
神光答道:“向佛祖求法”。
達摩沈思片刻說:“要我給妳傳法,除非天降紅雪。”
神光解意,他意識到這裏聖僧指點他禪悟的訣奧,毫不猶豫地抽出隨身攜帶的戒刀,向左臂砍去,只聽:“哢嚓”壹聲,壹只凍僵了的胳膊落在地上,鮮血飛濺,染紅了地下的積雪和神光的衣衫。
誰知這虔誠的刀聲穿雲撥霧,飛報西天,驚動佛祖如來,隨手脫下袈裟,拋向東土。霎時,整個少林,紅光籠罩,彩霞四射,鵝毛似的大雪片被鮮血映得彤紅,粉揚而來。神光放下手裏的戒刀,彎腰拿起鮮血淋離的左臂,圍繞達摩亭轉了壹圈,仍侍立於紅雪之中,亭周圍的積雪也被染成紅的。
此情此景,達摩看得壹清二楚。他感到神光為了向他求教,長期侍立身後,今又立雪斷臂,原來的驕傲自滿情緒已經克服,信仰禪宗態度虔誠。達摩逐傳衣缽、法器予神光,並取法名:“慧可”。
慧可斷臂以後,表現出高度的剛毅,他忍受著劇烈的傷痛,雙膝跪在雪窩裏,用僅有的右手,恭敬地接法。頂禮拜謝而退。從此,慧可就接替了達摩,成為少林寺禪宗的第二代,稱之為“二祖”。為了紀念二祖立雪斷臂,寺僧們將“達摩亭”改為“立雪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