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齊量等觀 成語簡解 編號 : 2583 成語 : 齊量等觀 註音 : ㄑ|ˊ ㄌ|ㄤˋ ㄉㄥˇ ㄍㄨㄢ 漢語拼音 : qí liàng děng guān 參考詞語 : 等量齊觀 釋義 : 義參「等量齊觀」。見「等量齊觀」條。 Emoji符號 : 7 (這是本站原創收集整理的漢字“齊量等觀”對應Emoji表情符號“7”,為漢字添加生動形象的符號7、對照PNG圖片及動畫GIF圖,也方便大家復制粘貼到社交媒體等地方,點擊Emoji符號"7"和圖片鏈接還可以查看該符號在《EmojiAll表情詞典》中更詳細的介紹。) 成語詳解 典故說明 : 此處所列為「等量齊觀」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等量齊觀」的「等」、「齊」都有等同、相同的意思,所以這句成語就有壹齊、同等看待的意思。清代況周頤在《蕙風詞話.卷三.劉仲尹參涪翁得法》中表明,他並不完全贊同元好問說劉仲尹詩學習黃庭堅而得法這個論點,以為只是學涪翁而意境稍變而已。文中就用了這句成語。況周頤認為劉氏雖然是學法於黃庭堅,但兩人詩中的境界則大不相同。好比林木佳勝,黃庭堅的詩能夠郁蒼聳秀,即便不經意的地方,也像老幹杈枒壹樣,沒有壹根醜枝。而劉仲尹的詩蒼秀大概可以與黃庭堅相似,但在不經意處的杈枒,則不及庭堅遠甚!這就好像兩人同樣寫景,有壹個添加了朦朧明月來增加韻味,補寫了雨露而轉具濕潤的感受。對詞的意境可以稍作改變,但怎麽可以說兩個人的作品不分上下,同等看待呢? 典源 : 此處所列為「等量齊觀」之典源,提供參考。※#清.況周頤1>《蕙風詞話.卷三.劉仲尹參涪翁得法》2>元遺山3>為劉龍山仲尹4>撰5>小傳雲:「詩樂府俱有蘊藉6>,參涪翁7>而得法者也。」蒙8>則以謂學涪翁而意境稍變者也。嘗以林木佳勝比之。涪翁信能郁蒼聳秀,其不甚經意處,亦復老幹枒杈,第無醜枝,斯其所以為涪翁耳。龍山蒼秀,庶幾近似。設令為枒杈,必不逮遠甚。或帶煙月而益韻,托雨露而成潤,意境可以稍變,然而烏可9>等量齊觀也。 〔註解〕 (1)況周頤:字夔笙,號蕙風,著有《蕙風詞話》壹書。書中,他認為填詞重在抒寫性情襟抱,並以沈著渾厚的宋詞為規範,偏重在氣格和意境。書中並評論古人的詞,兼及記事和考證。 (2)典故或見於清.周中孚《鄭堂劄記.卷五》。 (3)元遺山:元好問(西元1190?1257),字裕之,號遺山,金秀容人。系出元魏,七歲能詩,興定三年進士,官至尚書省左司員外郎,金亡不仕。古文繼承韓柳,結構嚴密。詩主風骨,反對浮艷。其論詩絕句三十首在文學批評史上頗有地位。 (4)劉龍山仲尹:劉仲尹,字致君,號龍山,金蓋州人,生卒年不詳。能作詩。 (5)撰:音ㄓㄨㄢˋ,著述。 (6)蘊藉:含蓄不外露。 (7)涪翁:黃庭堅(西元1045?1105),字魯直,號山谷道人,又號涪翁,宋分寧人。與張耒、晁補之、秦觀合稱蘇門四學士。工詩,為江西詩派的開創人,並擅行、草書。涪,音ㄈㄨˊ。 (8)蒙:無知者。此處為況周頤自謙之詞。 (9)烏可:怎可。 〔參考資料〕清.周中孚《鄭堂劄記.卷五》王弇州之才,十倍李滄溟,當上與北地、信陽鼎立。若李滄溟者,諸體俱少完善,惟七絕差勝,祇堪與謝四溟之五律等量齊觀。 書證 : 01.《聊齋誌異.卷九.王子安》何守奇評:「子安弋獲心切,故狐戲之。然當其心滿意足時,何知為戲?齊量等觀,則詞林諸公,安非出於造物之戲也?世事種種 *** ,不必認真。」 成語接龍
“觀”字開頭的成語
“齊”字結尾的成語
“齊”字開頭的成語
“觀”字結尾的成語
參考《國語大辭典》中成語“齊量等觀”分成的單字詳解:
齊, 量, 等, 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