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被弓箭嚇怕了的鳥不容易安定。比喻經過驚嚇的人碰到壹點動靜就非常害怕。
近義詞:心有余悸、驚弦之鳥、傷弓之鳥
反義詞:初生之犢
造句:
1、向來態度挑釁的報業已經成為驚弓之鳥。
2、對方雖是驚弓之鳥,也得註意他們的動向。
3、他是壹個神經極其敏感的人,只要有壹絲風吹草動,他就如同驚弓之鳥壹般。
成語故事:
戰國時期,魏國有壹個有名的射箭能手叫更羸。有壹天,更羸跟隨魏王到郊外遊玩,忽然看見
壹只大雁正慢慢地飛過。
更羸對魏王說:“大王,我可以不用箭,只把弓拉壹下,就能把天上那只大雁射下來。”“會
有這樣的事?”魏王有點不相信。於是更羸左手托弓,右手拉弦,弦上並不搭箭,只聽得
“當”的壹聲響,那只飛著的大雁便應聲從半空中掉了下來。
魏王看到後大吃壹驚,問是怎麽回事。更羸笑著說:“這是壹只受過箭傷的大雁。”“妳怎麽
知道這只大雁是受過箭傷的呢?”魏王更加奇怪了。
更羸回答說:“從這只大雁飛的姿勢和叫的聲音中知道的。這只大雁飛得慢,是它身上的箭傷
在作痛,叫的聲音很悲慘,是因為它離開同伴已經很久了。舊的傷口在作痛,還沒有好,它心
裏很害怕。當聽到弓弦聲響後,更害怕再次被箭射中,於是就拼命往高處飛。它心裏本來就緊
張,加上拼命壹使勁,未愈的傷口便又裂開了,疼痛難忍,就從空中掉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