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疾入膏肓 成語簡解 編號 : 2542 成語 : 疾入膏肓 註音 : ㄐ|ˊ ㄖㄨˋ ㄍㄠ ㄏㄨㄤ 漢語拼音 : jí rù gāo huāng 參考詞語 : 病入膏肓 釋義 : 義參「病入膏肓」。見「病入膏肓」條。 Emoji符號 : 肓 (這是本站原創收集整理的漢字“疾入膏肓”對應Emoji表情符號“”,為漢字添加生動形象的符號、對照PNG圖片及動畫GIF圖,也方便大家復制粘貼到社交媒體等地方,點擊Emoji符號""和圖片鏈接還可以查看該符號在《EmojiAll表情詞典》中更詳細的介紹。) 成語詳解 典故說明 : 此處所列為「病入膏肓」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春秋時晉國景公作夢,夢見惡鬼來向他討命,之後就生病了。病重時向秦國求良醫,於是秦桓公派醫生緩前來為景公治病。在緩還沒到達之前,景公夢見疾病化成兩個小孩,其中壹個說:「緩是個良醫,我怕會受到傷害,要逃到哪裏才好?」另壹個就說:「只要躲到心臟下、橫隔膜上的部位,他就奈何不了我們。」等緩到了晉國,診視過景公的病情,說:「病已經侵入心臟和橫隔膜之間的部位,不管服用藥物或是針灸,藥力都無法到達,所以這個病是治不好了。」果真,景公沒多久就過逝了。後來這個故事濃縮成「病入膏肓」,用來指人病重,無藥可救;亦用於比喻人、事已到無可挽回的程度。 典源 : 此處所列為「病入膏肓」之典源,提供參考。《左傳.成公十年》晉侯夢大厲,被發及地,搏膺而踴,曰:「殺余孫,不義。余得請於帝矣!」壞大門及寢門而入。公懼,入於室,又壞戶。公覺,召桑田巫,巫言如夢。公曰:「 何如? 」曰:「不食新矣。」公疾病,求醫於秦1>,秦伯使醫緩2>為3>之。未至,公夢疾為二豎子4>,曰:「彼良醫也,懼傷我焉逃之?」其壹曰:「居肓5>之上、膏6>之下,若我何?」醫至,曰:「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7>之不及,藥不至焉,不可為也。」公曰:「 良醫也。 」厚為之禮而歸之。 〔註解〕 (1)秦:春秋時國名。周孝王封伯益之後於秦,地約在今甘肅省天水縣。莊公時徙居大丘,地約在今之陜西省興平縣東南的槐裏城。到了戰國孝公時定都鹹陽,直到秦王政二十六年統壹天下,建立我國歷史上第壹個大壹統的帝國。 (2)緩:春秋時秦國名醫,生卒年不詳。 (3)為:指醫治。 (4)豎子:兒童。 (5)肓:音ㄏㄨㄤ,人體心臟下、橫隔膜上的部位。 (6)膏:古代稱心下脂肪。 (7)達:指針。 書證 : 01.《明史.卷二○九.沈煉列傳》:「今大學士嵩,貪婪之性疾入膏肓,愚鄙之心頑於鐵石。」 成語接龍
“疾”字結尾的成語
心腹之疾 腹心之疾
“疾”字開頭的成語
疾言厲色 疾風勁草 疾風知勁草 疾言遽色 疾足先得 疾首痛心 疾入膏肓 疾聲遽色 疾聲大呼 疾者先登
“肓”字結尾的成語
病入膏肓 病在膏肓 疾入膏肓 病染膏肓
參考《國語大辭典》中成語“疾入膏肓”分成的單字詳解:
疾, 入, 膏, 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