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壹百回:“媽媽這壹輩子想來還不至挨凍受餓。”
挨餓受凍 挨:遭受。指缺衣少食的窮困狀況
嗷嗷待哺 嗷嗷:哀鳴聲;待:等待;哺:餵食。饑餓時急於求食的樣子。形容受饑餓的悲慘情景。
出處:《詩經·小雅·鴻雁》:“鴻雁於飛,哀鳴嗷嗷。”漢·荀悅《前漢紀·成帝紀三》:“作治數年,天下遍被其勞,國家疲弊,府庫空虛,下至眾庶,嗷嗷苦之。”
嗷嗷待食 嗷嗷:哀鳴聲;待:等待;食:餵養。迫於饑餓而急於求食的樣子。形容災民受饑餓,處於困境等待援助
出處:清·秋瑾《致秋譽章書其五》:“況家中尚不致嗷嗷待食,亦無需吾哥焦灼家用。”
不饑不寒 不挨餓受凍。生活不愁溫飽。
出處:《齊桓晉文之事》:“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
蟬腹龜腸 古人認為蟬只須飲露,烏龜只要喝水。比喻饑餓之極。
出處:《南史·檀珪傳》:“珪訴虔求祿不得,與僧虔書曰:‘蟬腹龜蛇,為日已久’”
充饑畫餅 畫個餅子來解餓。比喻虛有其名而無補於實際。也比喻用空想來安慰自己。
出處:元·宋方壺《醉花陰·雪浪銀濤套·古水仙子曲》:“當初指雁為羹,充饑畫餅,道無情卻有情。”
啜菽飲水 啜:吃;菽:豆類。餓了吃豆羹,渴了喝清水。形容生活清苦。
出處:《荀子·天論》:“君子啜菽飲水,非愚也,是節然也。”《禮記·檀弓下》:“孔子曰:啜菽飲水盡其歡,斯之謂孝。”
道殣相望 殣:餓死。道路上餓死的人到處都是。
出處:《左傳·昭公二年》:“宮室茲侈,道殣相望。”漢·劉向《新序·善謀下》:“相攻擊十年,兵雕民勞,百姓空虛,道殣想望,槥車相屬,寇盜滿山,天下搖動。”
道殣相枕 道路上餓死的人到處都是。同“道殣相望”。
出處:鄭觀應《救時揭要·救濟速報》:“明年大饑,道殣相枕,張罄家以糜粥濟之,活者萬計。”
道殣相屬 道路上餓死的人到處都是。同“道殣相望”。
出處:唐·玄奘《大唐西域記·烏仗那國》:“時遭饑歲,疾疫流行,醫療無功,道殣相屬。”
餓莩遍野 莩:餓死的人。到處是餓死的人。形容人民因饑餓而大量死亡的悲慘景象。
出處:《孟子·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
餓莩載道 莩:餓死的人。載道:滿路。滿路都是因饑餓而死的人的屍體。形容饑荒災禍嚴重,人民大量死於饑寒的慘狀。同“餓殍載道”、“餓殍滿道”。
餓鬼投胎 比喻大量吃東西而不勞動,造成對父母的拖累
出處:歐陽山《苦鬥》:“咱們也不嫉妒他人,縱使不壹定是個討債的,也難免是個餓鬼投胎。”
餓虎逢羊 逢:碰到,遇到。饑餓的老虎遇到壹只羊羔。比喻迅猛貪婪
出處: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23卷:“他兩個正是曠夫怨女,相見如饑虎逢羊,蒼蠅見血。”
餓虎饑鷹 比喻兇殘貪婪。
出處:《魏書·宗室暉傳》:“侍中盧昶,亦蒙恩眄,故時人號曰:‘餓虎將軍,饑鷹侍中。’”
餓虎見羊 饑餓的老虎見到壹只羊羔。比喻迅猛貪婪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0卷:“壹見了,猶如餓虎見羊,不勾大嚼,頃刻吃個幹凈。”
餓虎撲食 象饑餓的老虎撲向食物壹樣。比喻動作猛烈而迅速。
出處: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五十壹回:“餓虎撲食最傷人,蛟龍戲水能兇惡。”
餓虎撲羊 象饑餓的老虎撲向食物壹樣。比喻動作猛烈而迅速。
出處:明·洪楩《清平山堂話本·五戒禪師麽紅蓮記》:“壹個初侵女色,由(猶)如餓虎吞羊。”
餓虎擒羊 像饑餓的老虎捕食羔羊壹樣。比喻迅猛貪婪。
出處:清·錢彩《說嶽全傳》第七回:“兄聽得索郎郎的叉盤聲響,使個‘餓虎擒羊’勢,叫道:‘妳敢來麽?’”
餓虎吞羊 饑餓的老虎活吞壹只羊羔。比喻迅猛貪婪。
出處:《清平山堂話本·五戒禪師私紅蓮記》:“壹個初侵女色,由如餓虎吞羊。”
餓虎攢羊 攢:趕。饑餓的老虎追趕壹只羊羔。比喻迅猛貪婪
出處:清·酌元亭主人《照世杯·百和坊將無作有》:“可憐歐滁山被那大漢捉住,又有許多漢子來幫打,像餓虎攢羊壹般,直打得個落花流水。”
餓虎之蹊 比喻非常危險的處所。
出處:《史記·刺客列傳》:“是謂委肉當餓虎之蹊也。”
餓殍遍野 殍:人餓死後的屍體。到處是餓死的人。形容老百姓因饑餓而大量死亡的悲慘景象。
出處:先秦·孟軻《孟子·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
餓殍滿道 殍:餓死的人。滿路都是因饑餓而死的人的屍體。形容饑荒災禍嚴重,人民大量死於饑寒的慘狀。
出處:漢·仲長統《昌言·損益篇》:“坐視戰士之蔬菜,立望餓殍之滿道,如之何為君行此政也。”
餓殍載道 餓殍:餓死的人;載道:滿路都是。形容到處都是餓死的人。
出處: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85回:“道德淪喪,法度淩夷,匪黨縱橫,餓殍載道。”
餓殍枕藉 餓殍:餓死的人;枕藉:交疊而臥。餓死的人縱橫交疊,形容饑荒之年的悲慘景象。
出處: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32回:“那個莊上不餓殍枕藉。”
餓死事大 餓死人是件大事。
出處:清·田北湖《與某生論韓文書》:“況貧能病人,餓死事大,不惟利祿之見,盡人難免。”
號寒啼饑 因為饑餓寒冷而哭叫。形容挨餓受凍的悲慘生活。
出處:唐·韓愈《進學解》:“冬暖而兒號哭寒,年豐而淒啼饑。
畫餅充饑 畫個餅來解除饑餓。比喻用空想來安慰自己。
出處:《三國誌·魏誌·盧毓傳》:“選舉莫取有名,名如畫地作餅,不可啖也。”
饑不暇食 肚子餓了也沒空吃飯。形容全神貫註地忙於事務。
饑飡渴飲 餓了吃飯,渴了喝水。形容生活必需。同“饑餐渴飲”。
饑餐渴飲 餓了吃飯,渴了喝水。形容生活必需。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六:“說得天花亂墜,爭似饑餐渴飲。”
饑腸轆轆 饑腸:饑餓的肚子;轆轆:車行聲。肚子餓得咕咕直響。形容十分饑餓。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誌異·西湖主》:“而枵腸轆轆,饑不可堪。”
饑凍交切 饑餓與寒冷壹齊逼來。形容無衣無食,生活極其貧困。
饑寒交湊 衣食無著,又餓又冷。形容生活極端貧困。同“饑寒交迫”。
饑寒交迫 交:壹起,同時。衣食無著,又餓又冷。形容生活極端貧困。
出處:晉·陶潛《勸農》:“宴安自逸,歲暮奚冀?擔石不儲,饑寒交至。”宋·王讜《唐語林》卷壹:“上謂曰:‘汝何為作賊?’對曰:‘饑寒交迫,所以為盜。’”
饑寒交切 饑餓與寒冷壹齊逼來。形容無衣無食,生活極其貧困。
饑寒交至 衣食無著,又餓又冷。形容生活極端貧困。同“饑寒交迫”。
饑火燒腸 形容饑餓難忍。
饑渴交攻 饑渴同時襲來。形容饑渴交加。亦作“餓虎饑鷹”。
饑驅叩門 指為饑餓驅使,叩門求食。
出處:語出晉·陶潛《乞食》詩:“饑來驅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裏,叩門拙言辭。”
饑焰中燒 猶饑火燒腸。形容饑餓難忍。
出處:清·王韜《淞隱漫錄·王蟾香》:“日既暮,枵腹獨行衢市間,饑焰中燒,無所為計。”
饑鷹餓虎 比喻兇殘貪婪。
出處:《魏書·宗室暉傳》:“侍中盧昶,亦蒙恩眄,故時人號曰:‘餓虎將軍,饑鷹侍中。’”
己饑己溺 別人挨餓、落水就象自己挨餓、落水壹樣。舊時形容在位者關心人民疾苦。也比喻對別人的痛苦深表同情,並將解除別人的痛苦為己任。
出處:《孟子·離婁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饑者,由己饑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
救饑拯溺 指拯救饑餓和危急中的人。
六道輪回 佛教語,六道:天道、人道、阿修羅道、畜生道、餓鬼道和地獄道。指眾生輪回的六大去處,即在這六道中輪回生死。
出處:唐·張說《唐陳州龍興寺碑》:“聖人有以見六趣輪回,是無明網,故決之以定力。”
漏脯充饑 漏脯:掛在檐下風幹的肉,因屋漏沾水而有毒。餓了吃腐爛發臭的幹肉。比喻只顧眼前,不管後果。
出處:晉·葛洪《抱樸子·嘉遯》:“咀漏脯以充饑,酣鴆酒以止渴也。”
面有菜色 形容因饑餓而顯得營養不良的樣子。
出處:《禮記·王制》:“雖有兇旱水溢,民無菜色。”《荀子·富國》:“故禹十年水,湯七年旱,而天下無菜色者。”
民有菜色 菜色:饑餓的臉色。形容因饑餓而顯得營養不良的樣子。
出處:《漢書·元帝紀》:“歲比災害,民有菜色。”
鳥面鵠形 形容由於饑餓而身體軟弱,面容枯瘦。
出處:《資治通鑒·梁紀·簡文帝大寶元年》:“死者蔽野,富室無食,皆鳥面鵠形。”
去食存信 比喻寧可失去糧食而餓死,也要堅持信義。
忍饑受餓 忍受饑餓。形容生活極其貧困,艱難度日。
出處:元·關漢卿《五侯宴》第四折:“做娘的忍饑受餓,為子的富貴榮昌。可憐見看看至死,可來報答妳這養育親娘!”
如饑似渴 形容要求很迫切,好象餓了急著要吃飯,渴了急著要喝水壹樣。
出處:三國魏·曹植《責躬》計:“遲奉聖顏,如渴如饑。”
若敖鬼餒 若敖:指春秋時楚國的若敖氏;餒:餓。若敖氏的鬼受餓了。比喻沒有後代,無人祭祀。
出處:《左傳·宣公四年》:“若敖氏之鬼,不其餒爾?”
食饑息勞 指使饑餓者得食,疲勞者休息。
啼饑號寒 啼:哭;號:叫。因為饑餓寒冷而哭叫。形容挨餓受凍的悲慘生活。
出處:唐·韓愈《進學解》:“冬暖而兒號寒,年豐而妻啼饑。”
晚食當肉 餓了再吃,味道就象吃肉壹樣。後泛指不熱衷名利。
出處:《戰國策·齊策四》:“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
委肉虎蹊 委:拋棄;蹊:小路。把肉丟在餓虎經過的路上。比喻處境危險,災禍即將到來。
出處:《戰國策·燕策三》:“是以委肉當餓虎之蹊,禍必不振矣。”
烏面鵠形 臉黑如烏,身瘦如鵠。形容人困餓潦倒之狀。
枵腹從公 枵腹:空腹,肚饑。指餓著肚子辦公家的事。形容壹心為公。
出處:清·李寶嘉《洗在獄》楔子:“到了這個分上,要想他們毀家紓難,枵腹從公,恐怕走遍天涯,如此好人,也找不出壹個。”
枵腹終朝 指終日餓著肚子。
嚴家餓隸 形容拘謹的書法風格。
出處:語出《晉書·王羲之傳論》:“獻之雖有父風,殊非新巧。觀其字勢,疏瘦如隆冬之枯樹;覽其筆蹤,拘束若嚴家之餓隸。”
養家糊口 指勉強養活家人,使不餓肚。
飲水啜菽 餓了吃豆羹,渴了喝清水。形容生活清苦。
出處:《荀子·天論》:“君子啜菽飲水,非愚也,是節然也。”《禮記·檀弓下》:“孔子曰:啜菽飲水盡其歡,斯之謂孝。”
眾口嗷嗷 嗷嗷:哀號聲。形容人們因饑餓而嗷嗷哀號。
出處:元·秦簡夫《趙禮讓肥》第二折:“說什麽貧不憂愁富不驕,赤緊的眾口嗷嗷。”
觥飯不及壺飧 豐盛的酒肴沒有準備好,不如壹壺水泡飯可以解除饑餓。比喻事情很急,不能等待。
出處:《國語·越語下》:“觥飯不及壺飧。今歲晚矣,子將奈何?”
飽漢不知餓漢饑 飽:吃足;饑:饑餓。比喻處境好的人,不能理解別人的苦衷。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45回:“誤了差使,釘子是我碰!妳飽人不知餓人饑。”
飽人不知餓人饑 比喻處境順利、優越或個人願望得到滿足的人,不理解處境困難、惡劣或個人願望不得實現的人的苦衷。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四十五回:“誤了差使釘子是我碰!妳飽人不知餓人饑。”
餓死事小,失節事大 失節:原為封建禮教指女子失去貞操,後泛指失去節操。貧困餓死是小事,失節事情就大了。
出處:《二程全書·遺書二十二》:“又問:‘或有孤孀貧窮無托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後世怕寒餓死,故有是說。然餓死事極小,失節事極大!’”
饑者易為食,渴者易為飲 饑餓的人什麽食物都可以吃,口渴的人什麽飲品都可以喝。比喻需要急迫的人容易滿足。
出處:《孟子·公孫醜上》:“饑者易為食,渴者易為飲。”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富貴人家酒肉多得吃不完而腐臭,窮人門卻在街頭因凍餓而死。形容貧富懸殊的社會現象。
出處:唐·杜甫《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詩:“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