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毛麟角原義是指傳說中的珍異動物鳳凰的毛、麒麟的角。後用來比喻珍貴而稀少的人或事物。
鳳毛麟角(拼音:fèngmáo línjiǎo)是壹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該成語有兩處來源,其中“鳳毛”出自南朝宋代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麟角”出自唐代李延壽等著的《北史·文苑傳序》。
“鳳毛麟角”原義是指傳說中的珍異動物鳳凰的毛、麒麟的角。後用來比喻珍貴而稀少的人或事物。該成語在句中多作賓語,也作定語;含褒義;多用於書面語。
成語出處
王敬倫風姿似父,作侍中,加授桓公,公服從大門入。桓公望之,曰:“大奴固自有鳳毛。”(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後人就從這句話中提取出“鳳毛”二字,又從《北史·文苑傳序》:“學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提取出“麟角”。“鳳毛”和“麟角”組合為成語“鳳毛麟角”。
成語寓意
鳳毛與麟角,都是傳說中出現的稀有之物,人們將二者聯合在壹起,加強了稀有的程度。有傑出的才能,又有極高的道德修養的人是非常難得的,他們值得人們的稱頌。
相對而言,清廉之官在古代是少之又少的稀有之物,所以人們不斷地在呼喚“青天大老爺”,只不過,青天大老爺僅靠呼喚是不會有的,需要切實有效的方法引導。
成文用法
“鳳毛麟角”比喻珍貴而稀有的事物或人才;多用於書面語。該成語在句中多作賓語,也作定語;含褒義。多作“為”“是”和“如”“像”壹類詞的賓語。修飾名詞、動詞時,常跟“般”“似”壹類詞結合成詞組。
運用示例
明·何良俊《四友齋叢說》:“康對山之文,天下慕向之,如鳳毛麟角。”
姚雪垠《李自成》:“像這樣不受賄的官兒,如今是鳳毛麟角了。”
鄒韜奮《患難余生記》:“曾經有過壹個鳳毛麟角的時期,即周恩來先生任政治部副部長不得不實際到部辦公的時期。”
梁斌《紅旗譜》:“江濤果然考上第二師範,賈老師說:‘全縣只考上妳壹個,無論如何是鳳毛麟角!’”
蕭乾《在康奈爾校園裏》:“可惜這種個人捐獻在我們國家裏還只是鳳毛麟角,還沒蔚成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