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鑿壁偷光是壹個成語,原指西漢匡衡鑿穿墻壁引鄰舍之燭光讀書。後用來形容家貧而讀書刻苦。下面是我為您收集整理的成語解釋,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原文匡衡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主人怪,問衡,衡曰:“願得主人書遍讀之。”主人感嘆,資給以書,遂成大學。
譯文不逮:燭光照不到
逮:到、及
乃:就
穿壁:在墻上鑿洞
邑人:同縣的人
大姓:大戶人家。
文不識:指不識字。壹說,人名。
與:幫助
傭:雇傭。
傭作:做雇工,勞作。
償:報酬。
求:要。
怪:感到奇怪。
願:希望
資給:借,資助。
以:用
遂:於是。
大學:大學問家。
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鄰家有蠟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墻壁上鑿了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讀書。縣裏有個大戶人家不識字,但家中富有,有很多書。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報酬。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麽這樣,他說:“,我希望讀遍主人家的`書。”主人聽了,深為感嘆,就借給匡衡書(用書資助匡衡),並不要報酬。於是匡衡成了壹代的大學問家。
文言文語法現象文中”怪“字,多做意動用法。意為感到奇怪。
文中最後壹句“主人感嘆,資給以書,遂成大學。”中,後倆分句均為省略句,前面省略賓語(匡衡),後面省略主語(匡衡)
”資給以書“ 除了是省略句還是介詞結構後置句,解釋為“以書資給(匡衡)”,即把書借給匡衡讀
含義從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外因(環境和條件)並不是決定性的因素,外因只是影響事物變化的條件,它必須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
出處出自:《西京雜記》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用法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辨析詞義形容勤學苦讀、十分刻苦。
同義囊螢映雪、焚膏繼晷、鑿壁借光
反義不學無術、目不識丁、胸無點墨
示例造句 學習是很艱苦的事,沒有鑿壁偷光、鍥而不舍的精神是不行的.
用例(元·喬吉《李太白匹配金錢記·第三折》):“枉了妳窮九經三史諸子百家,不學上古賢人囊螢積雪,鑿壁偷光,則學 《金錢記》。”
啟示由於匡衡家裏很窮,所以他白天必須幹許多活,掙錢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來安心讀書。不過,他又買不起蠟燭,天壹黑,就無法看書了。匡衡心痛這浪費的時間,內心非常痛苦。
我們要學習鑿壁借光的精神,學習匡衡不怕艱難好學的恒心與毅力。